吉林省通化市就业服务局五举措扎实推进就业扶贫

2018.06.19
为做好吉林省通化市就业扶贫工作,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完成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按照省、市相关扶贫工作要求,吉林省通化市就业服务局加大工作力度,2017年吉林省通化市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494人,通过帮扶就业,脱贫2412人。截止现在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082人,已实现就业3455人。

为做好吉林省通化市就业扶贫工作,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完成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按照省、市相关扶贫工作要求,吉林省通化市就业服务局加大工作力度,2017年吉林省通化市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494人,通过帮扶就业,脱贫2412人。截止现在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082人,已实现就业3455人。

一、开展全方面培训,实现技能就业

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全面实施“三年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划”,针对农村劳动力季节特点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开展常态化的订单式培训,利用职教集团师资力量,对有培训意愿的128名贫困劳动力开展了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二是打造劳务品牌。组织人员到劳务输入地进行考察对接,摸清用工需求,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有转移就业愿望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陆续培树了“通化小能人”、“东安赴韩劳务工”、“通化绿环物业工”、“通化日盛保洁工”、“通化大姐”和“集旅农技工”等劳务品牌。这些劳务品牌极大的发挥就业引领作用,为缺乏技能的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累计为近200人次有从事家庭服务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帮扶。三是实施“技能扶贫”培训工程。为推进适龄劳动力技能提升和就业转移工作,在深入调研吉林省通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现状及难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技能扶贫、技能就业”培训工程的实施方案》。在省内选定五所技师学院作为定点培训机构,通过采取搭建技师学院、用工企业和适龄人员间的供需平台,提供放宽入学年龄(15-25周岁免试入学)、免学费、免宿费及部分杂费、家庭困难学生还享受每年2000元助学金、入学后即签订就业协议,学院负责安置实习和就业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城乡新生劳动力和贫困劳动力到技师学院接受学历教育和开展短期培训。首先是开展精准对接。吉林省通化市就业局多次组织市、县、乡相关人员深入定点培训机构就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食宿等条件进行实地踏查考察及交流探讨,进一步落实免学费、免宿费、助学金及相关扶贫政策。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市县乡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技能扶贫宣传,制作各种招生宣传折页、彩色宣传单,将技能就业资讯及时送达需求人员手中;发挥两台一报、“通化发布”等两微一端的优势,利用户外大屏幕制作、播发专题页面、主题图文、视频等“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技能扶贫宣传内容,形成市县乡立体、全方位的宣传格局不断提高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最后是搭建对接平台。目前,各县(市、区)都召开了“技能扶贫、技能就业”工作部署会,各地根据区域情况,采取县、乡、村劳动保障所(站)三级联动的方式,对初三应届毕业生、职高在读学生、近三年初高中毕业生或中途辍学人员做为重点进行了摸底调查,据统计,吉林省通化市各县(市、区)15周岁-25周岁赋闲在家的适龄人员共计1969人。吉林省通化市就业局已组织多批次有意愿参加学习人员赴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技师学院进行实地观摩、进行对接。现有参训意愿人数220余人,目前已到学校报到学习人数103人。这项工作将长期坚持,通过送技能、送岗位,实现技能扶贫、技能就业这一目标。

二、抓好返乡创业,实现本地就业

一是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建设。在结合县域资源优势,选择创业项目,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基地的集聚效应,整合现有存量非农建设用地,结合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创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2017年至今,结合吉林省通化市乡村振兴战略,共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8个,共计扶持创业户数4063户,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21708人,解决293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二是选准配强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市为每个乡镇配备了4名创业致富带头人,为每个行政村培育了1名劳务经纪人,针对贫困村加强配备1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和1名以上的劳务经纪人,建立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档案。为激励和形成导向作用,吉林省通化市出台了《优秀农村人才返乡创业支持计划》,加大培养、表彰、扶持力度,做好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典型事迹宣传。

三、组织专场招聘活动,实现输出就业

积极收集企业用工信息,针对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等基本状况,协调用工企业尽可能地提供适合岗位和相关待遇。今年截止目前共召开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42场,发放宣传材料3万余份,提供各类政策咨询1457人,提供职业介绍信息数量985个,提供职业指导871人次。还利用开展“春风行动”的契机,搭建劳务输出平台,积极和省外劳务服务公司联系,吸引省外48家企业参加吉林省通化市招聘活动,需求人数23000余人。仅春风行动期间就劳务输出转移就业3509人。截止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5万人,完成计划的65.8%。

四、开发扶贫基地,实现安置就业

一是建立扶贫基地。按照国家遴选一批全国就业扶贫基地的条件,吉林省通化市共有4户企业入选国家就业扶贫基地,共安置11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企业与贫困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了五险一金。二是创建就业扶贫车间。今年和吉林省通化市财政局、吉林省通化市脱贫办联合下发了就业扶贫车间认定和补贴资金的发放通知,要求每个县、市创建一个以上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实现就业,此项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

五、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保障就业

加大“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建设力度,在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工业园区、集散地和所有行政村设立就业服务场所,形成方圆2公里为半径、30分钟为时限的“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目前,吉林省通化市共建成农村就业服务平台683个,形成覆盖全市的“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网络,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创业咨询和培训等服务的同时,着力为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活动,落实返乡下乡创业政策,抓好综合服务平台、培训服务平台、宣传舆论服务平台“三个基础服务平台”,返乡创业基地、创业园区、创业带头人“三个载体”,人力资源信息库、项目信息库、专家信息库、典型案例信息库、社会资本工具库“信息五库”建设,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项目推介、专家评析、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创业孵化等全方位服务,打造良好的返乡创业环境。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