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新形势,如何提升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水平?在这一课题面前,江苏省人社厅用“六个全面”推动全省劳动关系工作全面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江苏省持续推进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项目和综合试验区试点项目建设,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工业园区年度自评报告和评估认定制度,把建设活动引入过程建设、动态评估、持续改进、梯度升级的良性发展轨道;开展全省特殊工时制度履行质量抽查核验,指导企业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工时制度;建立行业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推动开展行业区域性集体协商。
同时,江苏省重点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新业态用工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前介入裁员解聘、分流安置等事项。
全面发挥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导向作用
江苏省通过完善省、市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体系,强化调查信息运用;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高温津贴标准,落实和创新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等基本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和督促指导,促进形成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同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
全面构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机制
江苏省通过以案说法、送法进企业、开设仲裁公开庭等方式,指导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多种形式的协商沟通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纠纷。同时,他们不断健全政府主导、人社部门牵头、多方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调解工作格局,逐步实现程序衔接、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江苏省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裁审衔接,通过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联合培训、业务交流和数据交换等制度,促进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格局更加健全高效。
全面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
江苏省从机构有效组合、人案合理配比和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仲裁机构建设标准;通过坚持简单案件简易审,畅通案件绿色通道,坚持集体争议处理三方机制、及时报告和领导督办制度,确保进入仲裁程序的集体争议妥善处理。
该省完善办案监督制度,通过定期开展案件庭审观摩、裁决文书和案卷质量等专项评查,不断提高仲裁办案纠错能力。同时,他们继续以调解平台运行案件数量占仲裁机构立案案件数量的占比为考核抓手,着力强化调解平台有效推介和运行保障。
全面落实治欠保支工作任务
江苏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持续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按月足额支付、实名制管理、工资专用账户和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落地见效;强化与工商、税务、银行、水电供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实现工资支付情况全面动态监管;联合多部门合力整治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欠薪突出问题;完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决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全面实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制约体系。
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调度指挥工作体系建设
江苏省依托“两网化”管理工作基础,以工程建设领域、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生产经营困难、关停并转迁等企业为重点,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化解活动;全面实施“互联网+书面审查”,大力落实“双随机”抽查和重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日常巡查机制;强化联动执法机制建设,加大跨部门、跨地区执法协作,及时处置重大复杂疑难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江苏全省新签劳动合同141.54万份,同比增长3.05%,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8%以上,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5%以上。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94万户,通过监察执法追发劳动者工资等待遇1.97亿元,涉及劳动者4.22万人。全省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立案受理案件24908件,结案率达92.85%。各项措施有效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刘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