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技能之巅
2017年10月,在我们技能青年群体中,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
而我,作为一名参赛选手,亲身经历了比赛的全过程。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因为在这一届世赛上,中国代表团一举斩获了15金7银8铜和12个优胜奖的历史最好成绩,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均位列第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技能青年的青春风采,践行了出征前为祖国争光、为党的十九大献礼的誓言。
在这次比赛中,我克服时差、发错试卷等诸多困难,沉着应战,最终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获得了工业控制项目的金牌,我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冠军领奖台上的那一刻,至今历历在目。
我心想,作为一名技能青年,能登上世界技能的巅峰,今生无悔!
现在想来,参加世赛,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世界最先进技能的风采,更让我成长、成熟,懂得关注细节、养成规范和注重协作的好习惯,让我对技能成才也充满自信和荣光。
奋斗的青春最美
首先是关注细节。工业控制项目竞赛要求选手能够对不同的耗材、元器件,从各个方向和位置,用不同方法进行切割、制备、安装,并且是不同软件编程、调试,要求选手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操作中精准细致的把握。
其次是养成规范。世赛对每个职业的操作规范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场地清洁、工量具摆放、安全规范等都是评分的内容。工业控制项目竞赛规定,切割时必须佩带防割手套、穿戴长袖工作服、佩带防护眼镜、声音大于80分贝要佩带耳塞或者耳罩,每个工位前面都有现场裁判和安全管理员,负责监督选手不出现任何伤害事件,每天结束工位之后,要进行清扫整理。
此外,就是要注重协作。大赛每个项目内容的设置呈现出综合任务型特点,选拔的是能够完成综合任务的选手,而非单一岗位操作者。如果自己只是一两项能力突出,又不注重协作,很难获得好的综合评价。
这三点,既是参加世赛让我学会懂得的道理,也是我今后人生道路的遵循。领导和老师们常讲,要做“德技双馨”的技能人才,争当大国工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点滴做起,把这些好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相信我们的技能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在梳理获得的同时,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我有机会站上了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往事一幕幕闪过,答案无非就是两种力量,就是国家的力量和奋斗的力量。
对,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我的背后有强大的指导团队,有国家和山东省为技能人才搭建的良好成长平台,更有越来越强大的祖国。
我永远忘不了,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颁奖典礼上,当“CHINA”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地响起,整个赛场都变成了五星红旗的海洋,当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唯一能表达内心激动与喜悦的就是挥舞手中的五星红旗,高呼“中国”!
真是只有身处国外的时候,才能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强烈的爱国情怀,这就是国家的力量!
如果没有国家的日益强大、繁荣和发展,没有各级领导搭建的增长才干、开阔视野、展现能力的人生大舞台,又哪来我们的世赛金牌。
在赛前集训阶段,人社部和山东省人社厅领导为我们选派了最好的专家、教练和心理辅导团队,他们一直在帮助我、指导我和激励我。赛前1个月,由于压力太大,训练结果经常不理想,我一度对比赛失去了信心,甚至自己躲起来偷偷地哭泣。
教练及时发现了我的问题,专门联系世赛心理专家为我做心理疏导,在大家的帮助下,让我重新振作精神,稳定心态,投入高强度的紧张训练中。
我每前进的一步脚印,都有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亲人一般的陪伴,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此,请允许我,向给予我亲切关怀的各位领导,向始终鼓励信任我的学校老师,以及陪我熬过整个赛季并提供技术指导、心理辅导的教练们,道一句——谢谢!
另一种力量,就是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对于这句话,我感受尤其深。
我来自农村,曾经是一名中考落榜生,我从零起点入学,到后来一步步走向世赛最高领奖台,其间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坎坷。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痛,有突破技术难点的兴奋,也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失落。
回想当初我参加工业控制项目校内选拔赛时,第一轮即遭淘汰,但是我没有放弃,在我努力争取下,得到了旁听、观摩训练和利用选手下脚料训练的机会,并在新一轮的比赛中成功复活,成为学校种子选手。
在接下来近两年的训练中,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参赛机会,抓住一切时间加强训练,每天训练时长都在15小时左右,近两年时间里,我总共休息不到20天。
有一次,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我吃住在训练场,连续待了一周。夏天是最难熬的,由于天气快到40度,集训基地刚建设的时候还没有空调,只有几个吊扇,汗水浸湿了衣裤,干了之后留下的是一道道的汗渍,但是我都坚持过来了。
要做成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自己的体会:一是要坚持与执着,永不放弃;二是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三是要耐住寂寞,专心致志;四是要善于思考,勤学苦练。工业控制项目比赛总共分4个模块,分4天共22小时完成。
整个比赛过程紧张而激烈,需要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个环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训练到最后,老师们对我每个动作都严格要求。
幸运的是,我坚持住了。我做到了,我成功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奋斗者的确是幸福的,只有奋斗,才能成就我们无悔的青春!
一定要把根扎得很深
“青春的价值只有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抛洒激情的时候才能得以实现,才能用激情释放出美丽的火花”。
在获得世赛金牌后,我便决定毕业后要留校工作,并计划在指导大赛和推动世赛成果转化方面作出贡献回报母校。
现在,我已经成为一名“准老师”,带领学生准备下一届世赛选拔。我坚持大赛养成的良好作风,每天陪伴选手训练12小时以上,通过现身说法,用我的严格自律与坚持不懈,毫无保留地带领同学们练习各项专业技能,将自己在大赛中的点滴经验,从技能、心理、英语、体能等全方位帮助他们锻炼提升。
同时,我也希望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工业技师学院,还有全国技工院校的学生们,全部开启“学霸”模式,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听了我的成长经历,也许有的同学仍然对奋斗——成功——幸福的因果关系表示怀疑,那我在此也把我的一个启蒙故事拿来与大家分享,故事的名字叫毛竹。
说是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等待着种子萌芽,即使农民几年来一直精心照顾,经过4年时间,毛竹也只不过长了3公分。别的地方的人看到这种情景,摇着头表示完全不能理解。
他们想,花这么长时间种它做什么,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竹子5年后以每天足足30公分的速度生长着,这样只用6周就长到了15米,这里瞬时间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竹林。
虽然4年间只长了3公分,但从第5年开始疯狂成长,6周时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竹子在地上部分的变化,并不知道,在前4年时间里,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即使拼了命去努力却看不到成果,或者即使不被人知道,也仍然要坚持到底的人们。
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也许会认为他们很不幸,但他们并不是不在成长,而是在扎根,很深很结实的根。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也许你现在做的事情看不到成果,但不要害怕,你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我始终认为,我们现在遇到的正是一个创新发展、蓬勃向上的好时代。
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不是人生成才的唯一道路,学好技术照样能为国家做贡献,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在中华民族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实现技能报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伟大蓝图已经绘就,上海成功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开启又一个新时代。
技能时代已经到来。技能人才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学技术也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也能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做出我们的一份贡献。(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