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迁精神”系列话题讨论之让“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华彩

2018.02.20
编者按 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转战渭水之滨的千年古城,60年间,一代代交大师生谱写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广大人才如何弘扬“西迁精神”,把“个人梦”“团队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创新创造的果实,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长青树上,让“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华彩?本期我们邀请有关人才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主持人:本报记者 雒艺甍 讨论嘉宾: 国家“万人计划”专家、贵州大学教授 杨松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常州正选软件科技公司总经理 彭秀东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浙江谱创仪器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裴世铀 “西部之光”计划访问学者、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 王文成 中组部第18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青海银行行长助理 倪志凌 如何认识理解“西迁精神”,“西迁精神”对于人才创新创业有什么启迪? ◆“西迁精神”启示我们,在创新创业的征程中,要始终胸怀大局。“西迁精神”给予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成为了我们勇攀科技高峰的动力之源 ◆“西迁精神”再一次表明,人民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国家的战略需求,是各级各类人才施展才干、创新创业最好的舞台 彭秀东:“西迁

编者按

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转战渭水之滨的千年古城,60年间,一代代交大师生谱写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广大人才如何弘扬“西迁精神”,把“个人梦”“团队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创新创造的果实,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长青树上,让“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华彩?本期我们邀请有关人才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主持人:本报记者 雒艺甍

讨论嘉宾:

国家“万人计划”专家、贵州大学教授 杨松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常州正选软件科技公司总经理 彭秀东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浙江谱创仪器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裴世铀

“西部之光”计划访问学者、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 王文成

中组部第18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青海银行行长助理 倪志凌

弘扬“西迁精神”系列话题讨论之让“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华彩

如何认识理解“西迁精神”,“西迁精神”对于人才创新创业有什么启迪?

◆“西迁精神”启示我们,在创新创业的征程中,要始终胸怀大局。“西迁精神”给予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成为了我们勇攀科技高峰的动力之源

◆“西迁精神”再一次表明,人民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国家的战略需求,是各级各类人才施展才干、创新创业最好的舞台

彭秀东:“西迁精神”体现了对正确方向的执着信念、对思想路线的坚定遵循、对根本宗旨的全面贯彻、对创业精神的自觉践行,为我们提供了“为国为民、干事创业”的方向指引和动力之源。

“西迁精神”启示我们,在创新创业的征程中,要始终胸怀大局。作为一名海归,要为国家多做贡献,为民族敢于担当,不仅要运用在国外学习到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的发展,还要将好的理念、成果传播给大众,把祖国的发展繁荣作为后半生的务实追求。

60年前,大西北百废待兴,老一辈交大人白手起家,克服重重困难,用青春和汗水浇筑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创新创业的征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懈开拓的过程,“西迁精神”给予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成为了我们勇攀科技高峰的动力之源。

倪志凌:我认为“西迁精神”包含了几个方面,一是忠诚,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党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二是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真心实意为国奉献,终身扎根西北无怨无悔;三是奋斗,无论条件多艰苦,总能克服重重困难,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四是卓越,始终高标准严要求,敢挑重担,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努力奋斗。

杨松:交通大学西迁,是一次响应国家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征程。面对国家的战略部署,交大师生们义无反顾背起行囊,在三秦大地的一片农田上从无到有,艰苦创业,建设西安交通大学。老一辈教育科技工作者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将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成为了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和人才高地,为陕西乃至整个西部的科教事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陕西以及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对于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践行“西迁精神”,努力创新创业,勇攀科技高峰,在工作条件和工作基础比过去强很多的新时代做出成绩,努力做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领办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为建设创新中国付出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文成:“西迁精神”内涵丰富深刻,是新中国知识分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体现。“西迁精神”再一次表明,人民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国家的战略需求,是各级各类人才施展才干、创新创业最好的舞台;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品格,则是勇攀高峰、玉汝于成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裴世铀:“西迁精神”在当时是一代人的集体选择。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各类人才们表现出来的对事业、理想的热爱,以及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令我深受感动。“西迁精神”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创业中困难的勇气,也激发了我们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感。

在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弘扬“西迁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助于凝聚共识,激励越来越多的人才想国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国家民族而勇于担当、不懈奋斗、干事创业,推动更好更快发展

◆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中,我们更应该秉持和坚守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认真学习和践行“西迁精神”,为实现新时代下国家和民族新的奋斗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倪志凌: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是针对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继承“西迁精神”,积极投身西部建设大有可为;二是“西迁精神”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这样的精神;三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唯有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才能闯出一片天地,这也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西迁精神”。

王文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各级各类人才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弘扬“西迁精神”,对于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勇挑重担,开拓创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鼓舞各类人才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自强不息,把握机遇,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挖掘优势,克服不足,战胜困难,激发活力,促进西部实现高质量的跨越发展,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历史性课题做出更大贡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彭秀东: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去留之间,取舍之中,考验着智慧,更关乎情怀。“西迁精神”,是老一辈知识分子做出的选择,他们毅然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上海优越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满怀家国情怀,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大西北,成为黄土地的拓荒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在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继续弘扬“西迁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助于凝聚共识,激励越来越多的人才想国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国家民族而勇于担当、不懈奋斗、干事创业,推动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杨松:“西迁精神”代表了老一代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集体选择,是奉献报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是中国能在过去40年间高速发展的精神基础,是我们这一代人和将来的一代代人都应该认真学习并践行的崇高精神。当前,全国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中,我们更应该秉持和坚守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认真学习和践行“西迁精神”,为实现新时代国家和民族新的奋斗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裴世铀:相比于西迁前辈们开拓创业时的艰苦条件,新时代的我们有着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随着国家实力增强,可以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政策支持,最大程度免除海归创新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在归国的大潮中,我们响应祖国召唤回国,“西迁精神”将激励我们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才能。

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人才如何在西部地区和基层一线更好地建功立业?

◆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守得住学术操守,避免急功近利,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脚踏实地,潜心开展专业工作

◆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努力奋斗,在西部和基层建功立业,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历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文成:在西部地区和基层更好地发挥作用,我认为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特别是在各种信息碎片化、人才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要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守得住学术操守,避免急功近利,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脚踏实地,潜心开展专业工作。

其次要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各类人才应立足专业化对专、精的要求,努力寻找与现实发展需求之间的结合点,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发挥自身在科研方面的专业优势,围绕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需求,潜心科研,充分发挥基础性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

针对科研工作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趋势,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构建信息化网络,打造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发挥人才聚集效应。避免在西部地区单兵作战,强化人才创新创业的整体作用。

倪志凌:我是西安交大毕业的,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也来到青海服务。我觉得,要在西部有所作为,一要牢记奉献,时刻不忘初心,毫无保留奉献自己的所知所学;二要牢记务实,一切都要从调研出发,从当地实际出发,接地气,为当地办实事;三要牢记拼搏,要勇于挑重担,解难题,善于汇聚资源,创造条件,开拓新思路,闯出新天地。

彭秀东:目前,西部地区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不利地位,作为创新创业人才,我们要以“西迁精神”为指引,心有大我,常怀至诚报国心。“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家国情怀,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畏艰难困苦,甘于扎根奉献。

科研人才要躬行实践,积极投身科技研发事业,艰苦奋斗,不仅要运用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动发展,加快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同时还要将好的理念、成果在西部地区的大地上传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带动西部人才的培养。

裴世铀:2016年,我选择到浙江嘉兴市南湖区落地生根,到基层一线开展创新创业,这是一个静下心来做原始创新创业的好地方。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我理解的“西迁精神”,就是要把个人事业发展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真心实意干实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和我的团队将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瞄准环保产业科技前沿,全身心投入研发工作中去,招揽更多相关领域人才与我们一起奋斗,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杨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期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西部尤其是贵州来说,决胜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最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因此,针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题,针对西部开发、乡村振兴的重大需求,面对西部跨越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科技工作者要更努力地践行“西迁精神”,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努力奋斗,在西部和基层建功立业,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历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弘扬“西迁精神”系列话题讨论之让“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华彩

如何做好“西迁精神”的传人,把个人创新创造的果实,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长青树上?

◆要树立努力做一点贡献的目标,既不自大,也不自小,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用自己的努力做出应有贡献,回报党和国家,回报社会

◆要弘扬“西迁精神”,就要能够勇挑时代重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主动积极地站出来,将自己毕生心血投入到科技研发中来,将技术成果播撒在西部广阔的土地上

王文成:要自强不息,有所作为。正像清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所说,“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要树立努力做一点贡献的志气,既不自大,也不自小,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用自己的努力做出应有贡献,回报党和国家,回报社会。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向科技前沿探索,向先进学习。访学、挂职是有期限的,但学无止境。定期访学和挂职结束后,仍要进一步开阔视野,以更加开阔的胸襟,与科研前沿、东部地区保持密切联系,向他们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服务社会。

作为“西部之光”计划访问学者,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东西部联动发展。要积极发掘西部特点、优势,欢迎东部地区参与西部开发,与国内同行一起努力,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积极努力。落实云南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间的合作框架,吸引人才、吸引智力,支持西部发展。让西部更好地成为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在西部开发和发展中,成就党和人民的事业。

杨松:作为一个1999年从东部来到西部、在西部成长起来的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从最初的不适应不习惯到喜欢和爱上这一方热土,我在贵州度过了18年时间。在宋宝安院士的带领下,我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平台建设等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积累,实现了学科平台的大幅度跨越提升。2017年,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实现了百年贵大重返“国家队”的梦想;贵州大学化学专业成为贵州首个ESI全球前1%学科。今后,我也将继续努力工作,扎根贵州,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学习和践行“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为决胜脱贫攻坚、实现跨越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做出新贡献。

彭秀东: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弘扬“西迁精神”,就要能够勇挑时代重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主动站出来。现在的我们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建设地方,将自己毕生心血投入到科技研发中来;我们要让永不过时的“西迁精神”成为激励我们钻研新技术,实现科研新突破的内生动力,将技术成果播撒在西部广阔的土地上,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传承和践行伟大的“西迁精神”。

裴世铀:弘扬“西迁精神”,首先要学习老一辈建设者胸怀大局、爱国奉献的精神。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保护生态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这些年来,我和团队围绕国家需要,回国创业,一步一步地把双增强拉曼气体分析这样一个概念变成一台样机,再变成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性的仪器产品。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好日子是拼出来的。要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学习老一辈建设者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目前,我们团队开发的仪器检测灵敏度已超过了国外最好的产品,同时具有“一台替代多台”的优势,我们将努力打造环保产业的利器,护卫我们的绿水青山。

倪志凌:来青海服务的大多为医学博士,他们一到青海就投入到紧张工作中,挽救生命,解决疑难杂症。作为少数来青的金融学博士,结合我在青海银行的工作,我觉得弘扬“西迁精神”一是要深入,深入到银行一线营业网点,充分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二要聚焦,抓住几个急迫的,重要的问题,认真解决好,做好几件实事。三要钻研,银行高科技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要跟踪前沿动态的同时,紧密结合业务实际,在符合央行银监会合规要求的前提下,思考银行渠道创新、业务创新。

 

( 责编:lj )
  • 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