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有“助”创业有“路”——四川省三台县就业扶贫驶入快车道

2018.02.12
此次活动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为主题,主要集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残疾失业人员、有就业意愿的戒毒康复人员、农村贫困劳动力等人群的就业,全县有27家县属规模以上企业参加,招聘会共提供了1527个用工岗位,接待困难群众咨询300余人,289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其中残障人士16人。此次招聘会只是三台县委、县政府帮助解决就业困难人群就业的一个缩影。

“刚才我和制鞋厂初步签订了用工协议,很快我就可以到厂里上班了。今天天气虽然很冷,但我心里暖和。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就业困难群体的关心和支持。”在三台县近日举办的“就业援助月”暨就业扶贫专项招聘会上,残障人士徐小贵满脸笑容地对笔者说。

47岁的徐小贵是塔山镇丝公村六组人,1996年外出挖煤因工致残,右小腿截肢,被鉴定为肢体四级,靠单拐行动。2017年他在德阳市福利厂烧锅炉,刚返乡不久,便听说县上正在为困难群体举办专场就业招聘会,于是,有修鞋补鞋技术的徐小贵一大早就赶了过来。

此次活动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为主题,主要集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残疾失业人员、有就业意愿的戒毒康复人员、农村贫困劳动力等人群的就业,全县有27家县属规模以上企业参加,招聘会共提供了1527个用工岗位,接待困难群众咨询300余人,289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其中残障人士16人。此次招聘会只是三台县委、县政府帮助解决就业困难人群就业的一个缩影。

为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仅2017年,三台县就开发公益性岗位564个,其中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256个,占比达45%。

鲁班镇三合村村民王大春年纪已大,既没有技术也没有体力,妻子又智障,家中很是困难。根据王大春家的实际情况,鲁班镇党委、政府为其安排了一个清扫街道的工作。“每月有600块钱的收入。感谢党的好政策,解了我家的困难,让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样子,家用补贴也就不愁了。”面对笔者的采访,王大春笑着说。

2017年,三台县把就业扶贫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务抓实抓好,开启了“吸纳就业、转移就业、安置就业”“送招聘岗位下乡、送招聘信息下乡”“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就业扶贫相关奖补政策”的“321”就业扶贫新模式,全力助推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努力解决其“两不愁”“三保障”和“三有”问题,让贫困群众在脱贫增收的路上得到了实惠。

据县就业局副局长吴文玲介绍,自2016年以来,三台县就出台了《关于推进脱贫攻坚就业社保十三条措施的通知》,从公益性岗位过渡安置、职业指导、创业扶持、职业培训、吸纳就业、培训、转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等9个方面,给予就业困难人群一定的补贴和援助,千方百计扶持就业困难群众就业。

近年来,三台县加强贫困劳动力“一库五名单”建设,对全县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实施实名制动态管理,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开展就业精准扶贫,实施定向培训、开展专项行动、托底就业援助,让贫困人口有能力、有渠道就业,让全县贫困人口通过就业扶贫政策看到脱贫的希望和曙光。

据了解,仅2017年,全县就为就业困难人员解决社会保险补贴559万余元,投入各种就业补助、扶贫培训近120万元,惠及全县140个村7500余人。

为了拓宽就业渠道,提升贫困群众就业能力,三台县举办了“就业扶贫培训专班”30期,培训贫困家庭劳动者674人;建立“1园3基地多个示范点”,扶持33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并吸引331名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174家,带动就业683人;先后在电视台开办“创客在路上”20期,开展“春风送岗位”“企业招聘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活动,转移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10241人。

“通过扶贫专班的培训学习,我学会了厨师这一行业所需的技术,在镇上一家饭店打工,每月收入能满足一家老小的家用补贴。这种培训很好很实用。” 黎曙镇村民贾永明说。

2017年初,紫河镇在龙台寺村和半边街村实施了“金鸡代养模式”扶贫项目,融资700余万元,开发荒坡荒地,建设了50多个圈舍,成立了梓龙和双雄两个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困难群众小额信贷入股,一般群众现金入股和土地入股的办法,吸纳社员50余户。按照代养协议,合作社和社员可得纯利100余万元。而合作社的用工,也优先为困难群众开启。此举大大促进了贫困群众的就业门路。

而双乐乡宋观庙村,在县就业局的帮扶下,该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了甜橙、桃子、莲藕3个种植基地,成立了 4个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7户养殖大户,解决该村26名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家庭劳动者就达12名。(三台县人社局王淑辉 佐霞)

 

( 责编:lhj )
  • 就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