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如何支撑仲裁“防洪闸”功能——广东省广州市建设高效协同裁审衔接办案系统

2018.01.30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年均受理案件逾4万件,年均涉及劳动者人数近6万人。在此背景下,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信息化为支撑,深入探索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广州模式”,建成了数据实时传输、信息互通共享的裁审衔接办案系统。 截至2016年底,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后起诉率从42.6%下降到26.0%,撤裁改裁率从32.6%下降到9.3%,二审维持率从69.8%上升到91.2%,有效提高了裁审机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挥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防洪闸”功能。 规范:建立裁审衔接工作新机制 广州市从建章立制、统一尺度、搭建平台三方面,建立规范化的裁审衔接机制。 从2008年起,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通过建立业务交流、案件通报、卷宗调阅、调解联动等制度,推进裁审协同运行,实现了裁审衔接工作的常态化。2013年4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联合出台《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工作制度》,进一步从制度层面对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工作进行落实。 同时,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仲裁院每年均召开联席会议,就实践中的疑难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年均受理案件逾4万件,年均涉及劳动者人数近6万人。在此背景下,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信息化为支撑,深入探索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广州模式”,建成了数据实时传输、信息互通共享的裁审衔接办案系统。

截至2016年底,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后起诉率从42.6%下降到26.0%,撤裁改裁率从32.6%下降到9.3%,二审维持率从69.8%上升到91.2%,有效提高了裁审机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挥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防洪闸”功能。

规范:建立裁审衔接工作新机制

广州市从建章立制、统一尺度、搭建平台三方面,建立规范化的裁审衔接机制。

从2008年起,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通过建立业务交流、案件通报、卷宗调阅、调解联动等制度,推进裁审协同运行,实现了裁审衔接工作的常态化。2013年4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联合出台《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工作制度》,进一步从制度层面对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工作进行落实。

同时,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仲裁院每年均召开联席会议,就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同研究,达成共识。

高效:实现裁审衔接的智享、智审、智策

2016年8月以来,广州市以建设智慧法院为契机,依托电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裁审衔接办案系统。本系统平台方便管理,易于维护,操作简单。

广州市裁审衔接办案系统由电子政务外网、法院前置机交换库、仲裁院前置机交换库、智审辅助裁判系统组成,实现全市两级法院和仲裁院裁审工作的智享、智审、智策。

智享,即借助市电子政务外网建立数据接口,法院和仲裁院将案件信息实时传输到对方的前置机数据库,实现审判4大类45项信息、仲裁5大类41项信息的实时共享。这样大大节约了立案录入、调阅卷宗的工作量,并通过在线抓取、快速导入、复制粘贴,有效提高裁判文书的撰写效率。

智审,即裁审衔接办案系统对接广州法院智审辅助裁判系统,探索基于司法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裁判系统,实现类案识别与推送;同时,通过输入关键词等方式,选择匹配广州法院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裁判文书说理库中6大类111项具体段落,规范文书写作,统一裁审尺度,提高裁审质效。

智策,即以仲裁和诉讼案号作为连接点,对仲裁、一审以及二审程序的收案、结案、改裁、改判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实现裁审数据的深度应用,通过大数据服务审判管理、服务绩效评价,推动裁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

协同:保证裁审机制的联动运行

广州市重视机构建设。他们在各区县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或诉调对接工作室。目前已在黄埔、白云两区的仲裁机构设立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市法院和全市各区法院均已与同级工会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

该市完善司法确认机制。海珠区仲裁院开展了置换仲裁调解书工作,并与法院建立衔接制度。对在办理置换仲裁调解书时发现当事人还有其他民事争议的,建议调解组织同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确保争议得以一次性解决。

该市建立执行过程中的联动协作。仲裁机构在处理案件时,及时向法院通报案件的处理进程和其他相关信息,便于法院适时采取查封、冻结等措施;法院执行部门在执行案件时,发现有劳动争议隐患的,及时告知仲裁机构,并预留好工资等款项,为劳动者合法权利实现提供充分保障。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供稿)

 

( 责编:lj )
  • 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