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田园进村建“扶贫车间”

2018.01.17
经过6个月的尝试,阜新田园决定将一分厂的双孢菇房打造成“扶贫车间”,采取“公司+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将王府村所有贫困户“打包”到“扶贫车间”。2017年12月8日,阜新田园、王府村党支部、王府村的27户贫困户签订了三方扶贫协议。

1月10日,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王府村的阜新田园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新田园”)一分厂大门口,工人将一块“王府镇王府田园扶贫车间”的牌匾挂在门口,阜新田园在王府村打造的“扶贫车间”正式启动。

王府村党支部书记彭国友说,村里共有27户贫困户,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们动了不少脑子,可是效果不明显。阜新先天条件是十年九旱,最好的办法是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2017年,阜新遭遇最严重的春夏连旱,相关部门组织了十几场招聘会,可王府村农民到现场转一圈就回来了,说招工地离家太远,不方便。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思来想去,便盯上了建在村头的阜新田园实业有限公司,眼前的优越条件为啥不利用起来?

彭国友回忆起2017年6月跟阜新田园探讨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时的情形,当时阜新田园副总经理辛志刚接待了他们。“太巧了!我们公司恰好缺人,招谁都是招,如果贫困户愿意干,能增加他们的收入,我们也尽了扶贫的义务。”辛志刚说,双方一拍即合,2017年6月,王府村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家出一人,到阜新田园工作。

贫困户徐占奎就是“扶贫车间”的受益人之一,到现在,他在阜新田园已挣了1万余元工资。“以前,我没有技术,只能干点力气活,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在‘扶贫车间’干活,收入稳定了。早八晚五,就在家跟前,非常方便。”徐占奎一边干活一边和记者说。

经过6个月的尝试,阜新田园决定将一分厂的双孢菇房打造成“扶贫车间”,采取“公司+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将王府村所有贫困户“打包”到“扶贫车间”。2017年12月8日,阜新田园、王府村党支部、王府村的27户贫困户签订了三方扶贫协议。

“扶贫车间”共有24个标准双孢菇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可承包1间标准菇房,通过栽培双孢菇增加收入,也可以到车间就业挣工资。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享受“扶贫车间”的利润分红。

没有劳动能力、今年53岁的贫困户白淑丽刚签完合同,就收到了两次分红款,每次200元。“说啥也没想到,我们贫困户能借上阜新田园的光儿!”白淑丽说。

辛志刚说,公司建在村里,公司发展壮大了,不应该忘记村上的父老乡亲。通过王府村“扶贫车间”经验的积累,他们打算扩大扶贫区域,争取在全市各个分厂都设置“扶贫车间”,吸纳更多的贫困户,为阜新脱贫攻坚奉献一份微薄力量。(年旭春)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