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江西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大力探索就业扶贫新模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县内企业就业,安排贫困户到扶贫车间或合作社务工,开展就业培训和电商培训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因地制宜助力精准扶贫。
“这都是好企业,我一定努力工作,尽早脱贫。”11月27日,在该县上奉镇脱贫攻坚企业现场招聘会上,45岁的李冬生和其他5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县就业局的“牵线”下,与前来招聘的企业达成就业协议,不久将前往盐津铺子食品有限公司务工。而在盐津铺子工作半年多的修水县白岭镇三千塅村贫困户卢春霞,最近动员丈夫胡才希一起到盐津铺子做工。在工地做工的胡才希收入不稳定,且工资难结,“我在这里做工半年多,收入稳定,俩夫妻在一个工厂做事,相互照应,更有信心脱贫。”卢春霞说。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修水就业局利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要求不高的特点,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精准脱贫。1月初,该局在县城组织2017年“春风行动”招聘会,120多个贫困村的1200多名贫困家庭人员前来应聘。同时与各乡镇联合举办“春风行动”招聘大会,宣讲鼓励贫困户到企业就业务工。全年不间断发布招聘信息,长年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网络招聘,并不定期的举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现场招聘会和乡企(村企)对接招聘会。截至目前,1800余名贫困家庭劳动力成功到县内各类企业就业。
“儿子有工作,一家人安心!”不久前,太阳升镇城坳村六组贫困户韩祖爱身患残疾的儿子韩山育在该村就业扶贫车间宏泰鞋服有限公司谋得一份工作,这让一家看到摆脱贫困的希望。“这个活简单,上手就会。就在村里,抬脚就到了,工资按计件算,时间自由,工作、家庭都耽误不了,一个月拿2000多块钱没问题。”韩山育高兴地说。
像韩山育一样在扶贫车间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在少数。以鞋帽加工、电子配件等技术要求不高,工资计件,可将零配件带回家做的产品加工企业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方便惠民、就近就业的举措,真正让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征村乡横坑村塑料花组装的扶贫车间,村民宁慧慧每月收入上千元,她说,家门口就业,方便照顾家庭,扶贫车间让她每天过得充实自信。近年来,修水县在贫困村和易地搬迁安置点设立扶贫车间和开展产业布局,截至目前,全县245间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覆盖全部贫困村,解决了6491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2173人。
11月28日,修水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首期母婴护理免费培训班在电商产业园开班,黄沙镇汤桥村妇女钟秋梅和其他60多名妇女特别期待通过培训走上月嫂岗位。2015年开始,该县启动母婴护理员(月嫂)培训,经过培训,月嫂月收入平均5千元以上,这让在家的贫困妇女都看到了甜头。“我们没有什么致富本领,收入水平低,希望通过培训,掌握做月嫂的基本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增加家庭收入。”钟秋梅说。
2017年,修水县出台就业创业帮扶政策,贫困户可享受交通补贴、求职补贴、生活费补助等个人求职补助;用人单位吸纳贫困户满足要求的可以还可享受用工补贴、培训补贴等。此外,按照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导向和企业需求,因人施训,应培尽培。截至11月底,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69人,电商培训960人,其中贫困户186人;月嫂培训1010人,其中贫困户187人。(修水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 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