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泰山走!海南省保亭县脱贫攻坚巧劲韧劲获佳绩

2017.12.05
家庭脱贫,不落一人;家族脱贫,不落一户。在脱贫攻坚中,保亭县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帮扶作用,创新帮扶模式,实施“党员+贫困户”、“致富能人+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结对子”帮扶模式,形成“攻坚搭档”,用众人之力,拖着“泰山”走。

房屋边新修整的猪栏里,镇里扶持养殖的15头五脚猪正嗷嗷待哺,叫得欢实。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三弓村村民黄永珍掰着手指算着一笔账,“再过几个月,又能挣个一万多,年底差不多就能把看病欠的账还清。”

黄永珍在2015年遭遇车祸,掏空了家里的积蓄。病好后,黄永珍正琢磨着要在地里种点什么来改善家里拮据的生活时,镇里面给每个贫困户免费发放了两百株益智苗,还请来专家指导种植。不仅如此,在镇里的扶持下,他还饲养了15头五脚猪。“现在的扶贫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干,哪有脱不了贫的。”

如今的保亭县,在政府引导、致富能人牵头、企业助力的合助下,像黄永珍这样即将“摘掉穷帽子”,或是已经成功脱贫人的还有很多。

拖着泰山走,多方力量共同攻坚

家庭脱贫,不落一人;家族脱贫,不落一户。在脱贫攻坚中,保亭县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帮扶作用,创新帮扶模式,实施“党员+贫困户”、“致富能人+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结对子”帮扶模式,形成“攻坚搭档”,用众人之力,拖着“泰山”走。

什玲镇致富能手邓明平,富了不忘乡亲,主动帮扶左邻右舍一起创业。陈解荣是村里的贫困户,家庭年均收入不足2000元。邓明平了解到陈解荣的家庭情况后,主动带动他一起种槟榔、橡胶,不仅扶持他种苗,手把手教他种植管理技术,还借3万多元给陈解荣购买了一台拖拉机,在村里做起了运输农产品生意。在邓明平的带动下,陈解荣也积极投入生产当中,苦干实干。目前,陈解荣建起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购买了一辆小轿车,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什玲镇大田村致富能人黄海任,是村里的黑山羊养殖专业户,有着丰富的养羊经验。2016年,他带动村里的贫困户黄照坤、黄志鹏、黄志标等5位农户加入合作社一同养殖黑山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黄照坤等人一年的收入就有2万元左右。

加茂镇共村党支部运用“党员+贫困户”模式,开展党员能手结对帮扶贫困农民的帮带活动。村支部11名党员致富能手以现金入股,贫困户帮扶种苗入股,村民土地入股,成立了黑山羊养殖合作社,抱团发展黑山羊养殖,带动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槟榔谷、呀诺达、布隆赛等大型旅游企业积极响应,充分发挥社会责任心,与三道镇、新政镇、响水镇、南林乡4个乡镇12个村小组开展结对帮扶,帮扶周边村民增收脱贫,并改变传统的帮扶模式,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引领”,让村民在自家门口赚钱。

呀诺达景区内的218户农户,家家受益于旅游,其中709人进入旅游公司直接从事旅游工作;槟榔谷景区在与农户用地合作过程中,建设“惠民街”,为116户合作农户无偿建造85个小商铺,由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人均年收入3.6万元……景区景点还对帮扶对象开展景区培训活动,2017年累计举办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3期,培训人次1461人,其中建档立卡496人次,举办旅游技能培训2期,培训人数303人次。2017年,有817户贫困户4569人通过在旅游企业就近就地务工实现脱贫。此外,还优先招录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从事酒店服务以及保安、保洁等工作,专门为周边村的农民量身定制了“半天务工+半天务农”的弹性工作模式,确保贫困户可以不离家就近务工务农。

鱼渔并授,多举措拢财富

“除了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发放种苗、肥料等物资是帮助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的“敲门砖”,而教给他们种养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引导贫困户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以防贫困回流。保亭县围绕“以持续增收”为核心,通过“两统一建”,即统一技术培训、统筹资金支持、建合作社,致力产业发展,多种举措有机结合,聚焦精神扶贫,精准脱贫,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战”。

“不出一分钱,只要抽空去鸽舍打打下手,一年就能分红7000元。”保亭县三道镇三弓村村民高丽丽从没想过会有这样的好事。2016年三道镇政府整合70多万扶贫资金,购买了3000对种鸽和配套鸽笼交由保亭新保养鸽专业合作社托管养殖,受益三七分成,合作社占三、贫困户占七,按季度拿钱,以此带动21户精准扶贫户尽快实现产业脱贫。

合作社负责人刘礼保从2001年就开始养鸽子,是三道镇有名的致富能手。“鸽子养殖是个投入大、回报高的营生,不建议贫困户一上来就自己养殖,技术不过关产量会很低。”刘礼保称,托管养殖产量和防控相对稳定,比较适合缺乏资金的贫困户,而且合作社有专门的项目设计,贫困户只要农闲时过来学习养殖技术,学会养殖后自己也可以单独养殖,合作社包回收。2016年至今,合作社已先后组织10多次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养殖户进行学习。现在,村里也有十来户村民自己养殖,在管理到位情况下每年可收益1.5万元。

三弓村委会番庭村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大力开展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通过对村民开展旅游服务技能专门培训,成立村民旅游经济合作社经营模式,由村民自主经营管理。目前该村已接待游客750人次,旅游收入超13万元。

在2016年整村推进过程中,通过保亭相关部门投入121.34万元,为田滚村贫困户购买化肥、鸽苗、土鸡苗、猪苗等。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建档立卡户开展种植、养殖和就业技能培训逾360人次,帮助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脱贫攻坚最关键也是最难攻下的就是贫困人民“抱残守阙”的思想,因此要实施“志智”双扶,不仅要扶贫,也要“立志”。

保亭组建“精准扶贫宣讲团”,以接地气的教育引导方式,深入教育和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脱贫致富的意志和决心。通过电视夜校、开展“农民讲堂”等活动,邀请省内农技专家为农民送讲、送学上门,对贫困群众进行农业技术和家政服务技能培训。

三道镇三弓村委会什改村村民黄少燕14岁右腿患上恶性肿瘤,为了保命做了高位截肢,而后又不幸得了甲亢,左腿膝盖发现肿瘤……为了治病家中早已债台高筑,但是疾病和贫困没有打垮黄少燕。“身体残疾不是自暴自弃的理由,政府对我们帮扶力度很大,但好日子是靠自己干出来的,不能天天想着等靠要,得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黄少燕看中黎族人爱喝米酒的习惯,开始琢磨着学习煮酒。酿酒是个体力活,工序繁琐,她不知摔了多少次,才学会这门手艺。此外,黄少燕还会去村委会扶贫电视夜校观看学习,主动学习脱贫技能,镇里村里组织的各类种养技术培训,她还会让丈夫积极报名参加。黄少燕说,小孩上小学后学费全部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每年还给每个小孩发4400元的生活和交通补贴,压力小了很多。去年底,全家顺利脱贫。

除了技能培训,保亭也狠抓校园建设,让下一代彻底“断掉穷根”。2016年秋季,保亭共为346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发放教育补助资金724.2万元。2017年秋季学期,县教育局向3637名建档立贫困户学生发放了教育补助金,共计530.37万元。有关部门投入130多万扶贫资金,实施“雨露计划”教育扶贫,帮助169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未继续学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就读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推动学一技之长,促全家致富。每年投入资金约150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补助金,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过程特惠性扶持政策全覆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还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南林乡罗葵村创办首个免课本费、免学费农村教学点。

人心齐,泰山移。2016年,保亭脱贫人口达1754户7023人。2017年,保亭继续创新产业扶贫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开展金融扶贫集中推进,完善巡查督查激励奖励办法,即将实现1899户7370人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黄春瑶)

 

( 责编:lj )
  • 脱贫攻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