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岳西:精心打造就近就业“三驾马车”

2017.12.01
岳西县是安徽省唯一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县域经济薄弱、就业岗位少、交通不便,导致那些无法外出务工的劳动者就业十分困难。因此,如何帮助其实现就业,一直是岳西的头等大事。 2016年就业脱贫工程实施以来,岳西县牢牢抓住契机,紧紧围绕就业脱贫工程这条主线,确立了“开发更多岗位帮助实现就业、提升岗位质量促进稳定就业、开发托底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扶贫工厂新增大量就近就业岗位,精心打造扶贫驿站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精心打造扶贫基地不断提升就近就业质量。岳西通过“扶贫工厂+扶贫驿站+扶贫基地”的发展模式,为县内劳动者提供了大量更高质量的就近就业岗位,帮助劳动者实现了就地就近稳定就业。

岳西县是安徽省唯一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县域经济薄弱、就业岗位少、交通不便,导致那些无法外出务工的劳动者就业十分困难。因此,如何帮助其实现就业,一直是岳西的头等大事。

2016年就业脱贫工程实施以来,岳西县牢牢抓住契机,紧紧围绕就业脱贫工程这条主线,确立了“开发更多岗位帮助实现就业、提升岗位质量促进稳定就业、开发托底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扶贫工厂新增大量就近就业岗位,精心打造扶贫驿站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精心打造扶贫基地不断提升就近就业质量。岳西通过“扶贫工厂+扶贫驿站+扶贫基地”的发展模式,为县内劳动者提供了大量更高质量的就近就业岗位,帮助劳动者实现了就地就近稳定就业。

扶贫工厂——吸纳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

2017年3月,岳西县委、县政府以产业扶贫为龙头,以促进贫困劳动者就业为长效机制,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实施了“百企帮百村”行动,打造“村村有工厂、人人有岗位”发展模式。通过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免费提供场地、免除房租和水电费等形式,吸引非公企业到全县182个行政村建立扶贫工厂(车间),吸纳和带动贫困劳动者就近就业。

岳西县田头乡泥潭村贫困人口多,距县城有70公里的山路,交通十分不便,村内几乎没有就业岗位,在此情况下,岳西决定迎难而上,在泥潭村建立扶贫工厂。筹建阶段,没有企业愿意参与建设,县人社局通过市场调研,主动帮助村里联系安徽天鹅集团,多次组织企业和村委会对接,邀请企业负责人进村实地考察,宣讲扶持政策。企业被人社部门诚心感动,与村委会、村民合作建立了扶贫工厂,由企业出资购置了百万元的电子产品加工设备,并安排专业人员免费开展技术指导,村委会和村民以场地、资金和劳务等形式入股,开创了三方合作共赢发展模式。该扶贫工厂成立以来,为周边劳动者提供了100多个加工、运输等就业岗位,吸纳了70多名劳动者就业,其中贫困劳动者56人,就业人员月收入均在1800元以上,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截至目前,岳西县已建成扶贫工厂92家,吸纳劳动者就业达20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者1040人。

扶贫驿站——安置难以实现就业的劳动者走上就业岗位

2017年3月,岳西借助全省实施大别山区精准就业脱贫专项行动计划的有利契机,通过在驿站内开发辅助性岗位、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难以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者。

家住岳西县冶溪镇司空山村的王松柏,今年59周岁,因年纪较大,已多年未外出务工。今年,岳西县司空山村就业扶贫驿站建成时,冶溪镇政府就考虑到王松柏这类人群的实际情况,在驿站内开发了3个辅助性岗位,安排他们到驿站内就业。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工作量不大,王松柏顺利的走上了就业岗位。现在,说到就业扶贫驿站他就满怀欣喜,他说:“是驿站让他实现了就业梦”。

截至目前,岳西县在42家就业扶贫驿站内开发辅助性岗位151个,公益性岗位26个,两类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贫困劳动者42人。

扶贫基地——帮助有技能专长的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

2016年以来,岳西在全县选择了一批热心公益、能够提供较多就业岗位、待遇稳定的知名企业建设就业扶贫基地,通过基地开发大批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岗位。

地处岳西县的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安庆市认定的就业扶贫基地,基地成立以来,开发就近转移就业岗位460个,吸纳劳动者3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者达57人。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岳西就建成就业扶贫基地49家,累计开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岗位6328个,岗位涵盖电子制造、机械制造、鞋服制作、制药纺织等多个行业,吸纳劳动者就业40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者1419人,开创了就近就业的新模式。

2016年以来,岳西县通过“扶贫工厂+扶贫驿站+扶贫基地”的发展模式,帮助3万多名劳动者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促使稳定就业率达到90%以上。现在的岳西,村村有工厂,人人有岗位,扶贫驿站遍地开花,遍布各村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吸引着留守劳动力不断涌入,就近就业岗位已经成为留守劳动力的就业福音,新的就业模式也已发展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引擎。(余鼎)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