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平利:社区小工厂脱贫大产业

2017.11.30
近日,在全国首届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陕西省平利县创办的社区工厂就业扶贫项目荣获“优秀项目奖”和“最具人气奖”。社区工厂是怎么形成的?社区工厂如何运营?社区工厂如何发挥就业扶贫功能?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陕西省平利县,探寻平利县社区工厂的秘密。

近日,在全国首届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陕西省平利县创办的社区工厂就业扶贫项目荣获“优秀项目奖”和“最具人气奖”。

社区工厂是怎么形成的?社区工厂如何运营?社区工厂如何发挥就业扶贫功能?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陕西省平利县,探寻平利县社区工厂的秘密。

“社区+X”,群众脱贫新路径

谈起平利社区工厂,其形成原因与2010年平利县遭受暴雨袭击相关。平利县地处秦巴山区,自然灾害频发,平利县抢抓易地搬迁政策,让一大批群众搬出自然条件恶劣的居住地。

搬出来的群众,生活来源怎么办?平利县采取“先业后搬”,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推进,把发展社区工厂与实施脱贫攻坚深入对接,扎实推进就业式精准扶贫,切实发挥社区工厂对贫困人群的造血功能,千方百计在搬迁社区创办社区工厂,把“挪穷窝、挖穷根、避险情”与“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步思考、一体谋划。

围绕全县9.8万人的搬迁总任务,以1个5000户、5个1000户、5个500户的大型安置区为重点,科学制定了“一城十镇百社区百工厂”发展规划,积极推行“社区+工厂”“社区+旅游景区”“社区+农业园区”等“社区+X”就业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一二三产业,着力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富硒茶业、生猪产业、现代工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解决群众“搬下山、迁上楼”后的就业增收问题,做到既让群众搬得出、更让他们富起来。

贫困户杨自琴就是因为社区工厂的创办生活逐渐发生改变。家住药妇沟社区的杨自琴,在凯灵汽车零部件公司上班,月工资1800元左右,活不重,既照顾了家,又挣了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像杨自琴这样的贫困户,仅2016年平利县就有162户557人。

陕西省平利县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就业富民为先导,走出了一条“兴办社区工厂,助推就业扶贫”的新路子。

“扶持+培育”,让小工厂遍地开花

平利县鑫发鞋业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王端江,之前在广州鞋厂当高管,2013年回乡成立了公司,目前解决就业3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2人。当初回乡,他就是看中了家乡的投资环境和保姆式服务,这几年平利县还在不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出台创业扶持基金、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像王端江鞋业公司一样的社区工厂,平利已发展到79家,吸纳搬迁群众就业5000余人,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

招回来还要扶起来。平利县对社区工厂进行长效帮扶,建立了领导联厂、部门包厂、干部驻厂的机制,制定出台了《加快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的若干意见》《扶持社区工厂发展暂行办法》等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文件,设立全民就业创业基金1000万元、小微企业扶持基金300万元、社区工厂奖励基金150万元,用来支持社区工厂发展。

为打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高地和环境洼地,平利县围绕劳动密集型手工业加工项目,优化环境、拿出资源、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坚持“量身定做”,实施精准招商。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招商引资大会,对引进社区工厂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持续简政放权、规范中介服务、营造公平环境。县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外出招商,同时层层夯实招商任务,要求各镇、各部门主动出击,跟踪洽谈,确保每个镇每年新培育社区工厂两家以上。

通过政府扶助和自身努力,平利县嘉鸿手套制品有限公司、平利骏昊电子有限公司、平利城关镇富声电子有限公司、老县镇三秦电子加工部等社区工厂负责人,实现了从背井离乡当工人向回乡创业当老板的华丽转身。

建管结合,创新社区管理

社区工厂实现了群众就业脱贫,更促进了社区管理。多年担任社区干部的平利药妇沟社区党支部书记杨作春表示,之前社区管理非常难,随着工厂进社区,已经听不到打牌声、争吵声了,更多的是缝纫机声、剪刀声,大家暗暗使劲,比件数、比收入、比脱贫致富。

由于城乡生活方式迥异,很多搬迁户难以适应新生活,“人”的城镇化相对滞后,平利县正是看准这问题,加快引进建设社区工厂,让社区居民有事可干、有工可务,心思都花在了挣钱上,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失去了滋生土壤。

在此基础上,探索“五星”级社区管理,强化新民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提升居民素质,多渠道解决搬迁农户就业促农增收,社区村庄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有序。

社区工厂的兴起,还促进物流快递、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等三产服务业跟进发展,加快了经济发展,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十二五”期间,全省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平利县前进了18位,2016年又前进了7位。

通过建管结合,让社区工厂既把搬迁农民“稳得住、能致富”的脱贫攻坚大目标落在了实处,又破解了农村“三留守”的社会难题,还促进了农村社会治理的进步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今,平利社区工厂不仅成为脱贫的大产业,而且成为社区管理的新动能,呈现出人人有事干、村村讲和谐的良好局面。(胡明宝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