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青县是鲁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内生源高校毕业生年均900余人,其中回生源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超过300人。近年来,高青县人社局通过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引领体系、服务创新体系、载体助推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帮扶合力,确保回生源地离校未就业大学生3个月内实现就业、失业大学生在3个月内实现再就业,实现了“零失业”“零待业”的动态“双零”目标。
财政补贴力度大就业发展后劲足
“500块钱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2012年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非常重要。正是这500块钱让我有了信心,坚持了下来。现在我在丽村热电公司,年薪已经达到10万元。”谈起当初就业的经历,第一批通过“企业工资+财政津贴”的形式到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孟庆涛说道。
高青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韩克友介绍,2012年,高青县创造性地开展了“选派高校毕业生充实骨干企业”的工作,即通过“企业工资+政府每月500元补贴”模式,每年选派100名以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县内骨干企业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一线成长进步,孟庆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截至目前,全县累计选派毕业生491人,政府累计投入补贴资金258万元。
高青县规定,凡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每吸纳1名毕业生,可获得1000元的规范用工补贴,并且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开发补贴。
高青县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进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他们开发了政务中心代办员、民生热线话务员、城市管理协理员等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性岗位,主动向暂时未就业和就业难的高校毕业生推荐。
据统计,自2013年至今,高青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50余个,安置高校毕业生470多人次;新开发的156个公益性岗位也将于今年8月份投入使用。
服务创新有实招线上线下互动出成效
“我是通过人社局信息服务平台就业的大学生。县里为我们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帮扶政策非常好,我们就业的机会更多了。”谈及就业服务工作,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的宗喜深有感触。
宗喜所说的信息服务平台是高青县人社局适应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开发的“高青县大学生就业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县、镇、企业三方联动、互享信息。
“现在大学生都用微信,所以我们还建立了‘高青人才’微信公众平台,平台涵盖政策服务、求职招聘、考试信息、企业推荐、工作动态等服务内容,实现了‘掌上就业’。”高青县人社局副局长孙泽祥说。
线上服务要及时、有序,线下服务也不能缺位。
走进高青县人社局人力资源大厅,记者发现服务柜台设立了专人专岗,经办高校毕业生的报到接收、档案托管、政策咨询、求职登记等业务。
“每年毕业季,我们主动为县内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做到毕业学校、毕业时间、学历专业、技能水平、就业愿望、培训意愿、家庭情况、就业去向、联系方式‘九清’,实名登记率始终保持100%。”人力资源大厅负责人孙婷婷说。
高青县人社局每年还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大学生招聘专场,尽最大可能让回乡就业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对于想就业而又没有具体职业规划和方向的大学生,高青县就业服务部门聘请专业讲师,组织举办“职业定位与发展规划精英培训”等系列专题培训。截至去年年底,高青县累计培训高校毕业生600余人。
“促进大学生就业,就得在精准服务上下功夫,我们抓住了线上的信息统计和就业发布,线下的招聘和培训,从大学生反馈来看,还是卓有成效的。”高青县人社局局长成学礼说。
载体建设更完善创业空间天地宽
“我是县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的第一批受益者。园区不仅房租水电费减免,而且还给我贴息贷款和创业补贴,没有了资金压力和后顾之忧,我创业更大胆了。”创业园电子商务中心的大学生经理郭放表示。
为了让敢于创业的大学生能有一个坚实的平台和“助推器”,高青县依托黄河三角洲电子商务产业园,新建了高青县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为入驻高校毕业生提供包括房租水电费减免、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专家指导等在内的全方位创业扶持,一年来已成功孵化高校毕业生创业23人。
通过积极探索和努力,近年来,高青县县内生源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明显稳步向好,县内生源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均能在离校3个月内实现首次就业,就业率达100%,2016年年末,县内生源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4%以上,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改善。(王永 张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