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四川省沐川县永福镇万寿村的代福兴今年49岁,在外地做了十几年建筑生意。2015年,他返乡创业,建起标准化的猕猴桃园200多亩。
代福兴说,“县人社部门为我落实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还组织专家从建设规划、种植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指导,这让我心里有了底。”
沐川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常年外出务工农民达8.2万人。为了让更多像代福兴这样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该县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铺就农民工返乡创业路,助他们搭上致富快车。
提供“一条龙”服务
“这200多亩猕猴桃树正在抽枝,后年正式投产,投产后一年可以收入200多万元。”望着一棵棵猕猴桃树,代福兴憧憬着他的“创业梦”,“我要把这里建成沐川最好的猕猴桃基地,3年后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让这里遍地生‘金’。”
走进猕猴桃园区,种质园、苗圃园、品比园、生产园“四园”配套,水泥作业道、水管、有机肥管纵横交错,太阳能杀虫灯、节水灌溉喷头、蓄水池、沼气池等现代农业设施十分抢眼。
“以前我们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放羊式管理,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入还不到1000元。现在,除了每亩地每年有400元的土地流转费,到代福兴的园里务工,一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正在生产园里整理猕猴桃树藤的村民兰应光一脸喜悦,“全村人都很感谢他,他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票子’,还让大家见识了新设施、新技术,大家都盼望着跟他一起致富。”
为吸引和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沐川县出台扶持扶助、资金帮扶等政策,明确对返乡农民工月营业额未达到2万元的,免征营业税;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吸纳本县农民工20人以上常年就业的,给予一次性1万元的补助;同时,还在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为强化创业指导,沐川县在全县19个乡镇建立了创业服务平台,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对返乡农民工在创业项目开发、评估、发布、跟踪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建立创业项目库,组建了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该县人社部门还扎实开展创业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的创业成功率,激发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
“四个一”落实创业贷款
“享受了创业资金政策,我的山核桃发展就更有希望了!”日前,沐川县大楠镇义和村创鑫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返乡创业农民祝贵枢说。
50岁出头的祝贵枢是义和村7组村民,曾在外地打工多年。如今,他在义和村租地35亩,种植起了山核桃。如今,山核桃已经1米多高了,长势喜人。在他的带动下,紧邻的底堡、箭板等5个乡镇20个村的村民也种植山核桃2000余亩,解决农村群众就业200余人。
为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难题,沐川县出台《返乡创业贷款实施办法》,通过“四个一”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到实处。
一条龙服务,严把申请关。该县加强返乡创业贷款政策宣传,扩大周知度;优化服务,开辟返乡创业贷款绿色窗口,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实行5个工作日限时办结制和程序材料一次性告知制。
一条线审批,严把审批关。该县严格把关返乡创业贷款各环节,实行股室资格初审、就业电话复查、人社资料审核、银行实地调研审批的一条线四级审查制度,使确有需求者得到资金扶持。
一张榜公示,严把公示关。该县在部门公开栏、网站将贷款对象基本情况和资格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报送银行。
一次性发放,严把发放关。贷款对象通过各环节审查合格后,由金融机构一次性将贷款资金发放到贷款对象手中。截至目前,该县已发放返乡创业贷款210万元。
打造星级农家乐
底堡乡龙沱村村民邓亚东曾多年外出打工,今年7月回乡开办了“兄弟农庄”,开业以来已实现收入6万余元。
龙沱村前些年成了“空心村”。一年前,该村流转土地发展莲藕产业,藕鱼混养成效初显,形成200余亩的荷田景观,村民尝试开办农家乐,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近年来,随着沐川县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带及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许多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办农家乐。对农家乐创办者,沐川县提供10万元以内免息贷款支持,以及农家乐修建补贴,并对评定为星级的实行2万元-5万元奖补等扶持政策。
“农家乐作为一个新兴旅游休闲形式,既能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也会不断吸引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推动沐川县走出一条持续、高效、绿色的致富之路。”沐川县人社局负责人说。如今,全县70余家农家乐(其中星级农家乐12家)将沐川的生态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
“十三五”期间,沐川县规划建设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县级旅游重点村30个、星级农家乐200家,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赵川 祝越 张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