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就业互促县内与域外并举——关于河北省平泉县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16.11.24
近年来,河北省平泉县坚持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夯实就业基础,着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截至2016年5月,全县返乡创业人员达到1070人以上,创办各类经济实体800个以上,辐射带动11016人实现就业,形成了返乡创业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与就业互促双赢的良好态势。主要做法一是完善政策,提供优良返乡创业、就业环境。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平泉县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广泛宣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保障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产城融合”,统筹城乡发展。以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载体,深化户籍、土地、投融资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河北省平泉县坚持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夯实就业基础,着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截至2016年5月,全县返乡创业人员达到1070人以上,创办各类经济实体800个以上,辐射带动11016人实现就业,形成了返乡创业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与就业互促双赢的良好态势。

主要做法

一是完善政策,提供优良返乡创业、就业环境。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平泉县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广泛宣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保障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产城融合”,统筹城乡发展。以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载体,深化户籍、土地、投融资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增强创业、就业竞争力。做精第一产业,着力提高农民技术水平。结合县域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开设食用菌栽培、蔬菜种植及“SYB”创业培训。做强第二产业,着力提高务工者素质。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职业技能提升需要,积极为企业开展岗前、岗中职业技能培训。做大第三产业,着力提高特殊群体就业技能。紧贴市场需求,针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等积极开展育婴师、电焊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

三是完善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筹建基层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提升基层平台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平泉县创业孵化基地、平泉县电商产业园等为依托,严格落实租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建立完善项目引导、对接培训、创业孵化等综合服务机制,吸引创业者“入孵”,提高“孵出”成功率。截至2016年5月,全县共有46家创业企业入驻基地,14家经过孵化进入园区发展。坚持电商产业发展与优化产业升级相结合,现运行网店达130余家,带动就业800余人,年实现网络交易额1.2亿元。

存在问题

一是创业意识和能力不足。群众创业意识和思想观念还存在较大差距,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影响较深。创业经验不足、创业知识匮乏、自主创新和市场开发等创业关键能力不强,成为制约创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有意愿、没技能”现象也较突出,导致很难适应市场变化,创业成功率不高。

二是创业总量不大。全县个体经营者有15014人,私营企业4507户,创业者仅占劳动适龄人口总数的10%;在创业的层次上,生存型创业居多,发展型创业比重较小,大多为家庭作坊式、传统普通型产业,新兴、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占比非常小。

三是基础建设薄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平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扶持县,受县级财力限制,偏远地区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跟不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创业程序复杂,审批环节过多,部分部门存在重视管理规范、轻视引导服务的现象。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创业资金难问题。创业资金在安排拨付上应因县制宜,结合培训、就业、扶贫等综合工作拨付创业资金。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返乡农民工的初始创业,通过制定相应扶持、奖励政策,建立资金使用、监督等制度,保证资金切实发挥“内燃机”作用。完善现行农村信贷政策,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对农民创业贷款额度,放宽还贷期限。创新农民贷款抵押方式,让农民以土地林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等为抵押取得银行贷款。

二是培育市场主体,打造全民创业平台。加快推进企业技改扩能,依托平泉县三个省级园区,集中入驻实现集群式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推进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双向延伸,拓展全民创业的发展空间。继续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众创空间,鼓励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

三是加强培训指导,提升创业从业人员素质。要加快完善创业培训体系,打造平泉创业培训基地,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将创业培训前移和延伸到各类高校和职业学校,推动全县创业培训工作均衡发展。(邢明强 曲海柱)

( 责编:hjx )
  • 创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