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习水:搭建“三大平台” 创新服务返乡民工

2016.06.14

习水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全县44万劳动人口中,每年有10余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大量的劳务输出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了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空巢老人老无所依等社会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还是在于为农民工提供创业就业平台,提高其经济收入。对此,习水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为广大返乡农民工搭建了“培训就业、维权服务、创业扶持”平台,在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难题的同时,又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位于良村大安轻工业园区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企业——贵州金鹏宇鞋厂,是由返乡农民工胥乾慧一手创办的民营企业。在全县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大潮中,只有小学文凭的她却实现了由打工者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如今企业已是拥有4间分厂、年创造经济价值近2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超5000个的规模。谈起个人的发展变化,胥乾慧感慨万分。

胥乾慧只是习水县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一个典型。近几年来,在习水县实现了创业梦的返乡农民工就有300多人。创业成功的背后除了个人努力的因素,离不开习水县财政每年单独预算200万元作为创业财政贴息、降低创业金融利率、提供创业指导等政策层面的支撑。同时,园区规划建设为创业就业提供了平台台,县总工会、农牧、司法、人社等单位联合开展的招聘会、技术指导和法律维权,为创业就业提供了保障。据统计,从2007年至今,全县返乡农民工达到了7万多人。

除了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二里乡村民黄军与40多位工友在去年就遇到了拖欠工资的问题,后来通过习水县人社、司法等部门的介入,他们最终如愿领到了工资。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习水县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超1700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达5200多万元。其中2014年年初到今年五月受理的欠薪案件就有237件,共为2万多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亿多元。

习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群工办主任罗霞告诉记者,通过搭建农民工就业、维权、创业三大服务平台,农民工外出务工数量呈大幅下降,与去年同期比,农民工外出务工减少近3万人,从源头上减少了留守现象,有效解决了因农民工外出引发的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空巢老人老无所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陈海燕 邹章洋)

( 责编:hjx )
  •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