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境)外就业是转移就业的一条新途径,对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向中高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是一条布满荆棘、异常艰难的道路,农民工到国(境)外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嵩县针对地处豫西伏牛山区、人口规模大(60万)、转移就业任务重的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建立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服务平台,把政府、市场和劳动者有机融为一体,成功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国(境)外转移就业,形成较好的规模效应,具有重要的创新示范意义,对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国(境)转移就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年来,嵩县狠抓外派劳务工作,建立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服务平台,外派劳务已经成为扩大转移就业、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效益的一条主要途径,范围已扩展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输送各类劳务人员1.6万多人次。其中,2015年上半年外派劳务人员达1000余人,劳务收入1亿元,实现了“外派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造福一方”的目标。
一、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平台运行
国(境)外劳务外派工作环节多、程序杂,风险大。嵩县在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平台规范运行作为首要任务。
一是建立外派劳务的规范运作机制。制定包括洽谈签约、劳务招选、组织面试、培训考核、合同监管、办理手续、组织出境、后期管理、期满回国等环节在内的业务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主要职责,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
二是建立外派劳务人员信息的动态管理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建立外派数据库,及时更新,免费为劳务人员和外派企业提供劳务对接。
三是建立外派劳务监督机制。对外派企业的履约及劳务管理情况密切跟踪,建立外派企业和劳务人员的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全面监督外派企业通过平台在本地招收劳务人员,并认真核实外派企业招收信息的准确性、合同的合法性、劳务人员权利义务的公正性、收费标准的合规性等情况,防止违规操作引发纠纷和矛盾。
二、服务监管并重,提升外派质量
嵩县坚持以扎实有效的服务和规范严格的监管实现质量规模的同步提升,推动劳务外派健康发展。
在开展服务上,注重建立“三个网络”。
一是构建培训网络。有计划地筛选一批优质培训机构,纳入平台培训网络,根据外派企业订单需求,实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实现培训常态化,有效提高外派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二是构建资源网络。建立外派劳务人力资源库,已有3000余人登记,其中随时可用劳务资源达1000余人,形成较为丰富的外派人才储备。
三是构建输出网络。加强与省内外数十家外派企业的合作,建立起30多个劳务项目,形成多专业、多层次的外派劳务输出网络。同时,集中精力抓好收费较低、收入较高、风险相对较小的中高端劳务项目,如赴柬埔寨农业技术员项目、赴新加坡建筑工程师项目等,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外派成功率。
在加强监管上,注重把好“三关”。
一是市场准入关。对外派企业的经营资质进行认真审核,对不具备外派劳务经营权的公司及中介机构,平台不予合作。
二是人员选拔关。全面引导劳务人员通过服务平台报名,综合考虑工种要求和务工者特长,坚持把思想正、技术好、品行端的劳务人员送出国门。对有不良国外务工记录、不遵纪守法的不予推荐。
三是劳务订单关。每一个出国(境)务工订单,嵩县都要对外派国家或地区进行严格审查,对政局动荡、风险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不予外派,特别对项目的相关合同条款如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劳动保障、责任条款、合同期限等进行重点审查,以确保劳务人员出境后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做实跟踪服务,扩大品牌效应
围绕解决农村劳动力“走前焦心,走后忧心”的问题,嵩县加强宣传引导和跟踪服务。
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在各大报刊、网络媒体、电视台和电台发布各类招工信息,制作宣传片,宣传外派劳务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公共就业服务窗口,宣讲外派劳务基本知识、基本程序、组织保障、政策支持等,为外派劳务工作提供政策和信息支持。
二是实行“全程服务,定期回访,重点监控”的跟踪服务制度。在劳务人员出国(境)后,定期了解他们在国(境)外的工作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国(境)外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把人为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三是积极协调外派企业化解矛盾纠纷。2013年以来,平台共化解各类劳务纠纷数十起,通过耐心细致的协调,维护了双方的权益,受到外派企业和劳务人员的一致认可,经平台推荐的劳务人员也得到了外派企业、国(境)外雇主的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