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打造一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同时又具备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日前,人社部有关负责同志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据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达到2631万人,比2004年底增加771万人,增长约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例达24.7%。据预测,2015年和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2009年增加近1900万人和32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
规模扩大 结构优化
记者:现有的高技能人才能否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目前,还有哪些工作有待突破和解决?
负责人:近年来,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匮乏;二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三是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高技能人才仍然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加强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提出新要求。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备高超技能、良好理论和技术知识素养、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将成为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需求主体。
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员的需求日益强劲。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迫切需要提升技能劳动者队伍素质。二是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服务技能的人员。三是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相关领域的技能人员。
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对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逐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人口和劳动力的规模与结构变化对就业形势产生深刻影响,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未来10年以至更长时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每年实际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新成长劳动力规模呈下降趋势。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将加快向发达地区和城镇转移。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多依赖人口素质和劳动者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