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贵州:养老有温度 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5.11.04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以老年群体核心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准化居家适老化改造、便民化老年食堂建设等系列惠民举措,持续织密织牢养老服务保障网,将“民生温度”注入养老服务每一环,切实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腿做完手术蹲不下去,现在有了坐便器和扶手,上厕所再也不用发愁了!”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居民陈万才望着家中焕然一新的卫生间,满脸欣慰。此前,社区在常态化老年需求摸排中得知其术后行动不便的困境,迅速启动专业评估流程,为老人家庭量身定制适老化改造方案——免费安装防滑扶手、更换坐便器,用“小改造”解决了老人的“大难题”。

这一暖心场景,正是万山区精准推进适老化改造的生动缩影。针对60岁以上特殊困难老人家庭,该区坚持“一户一策”定制服务,聚焦助行、助浴核心需求,对卫生间、卧室等关键区域进行针对性改造。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三批适老化改造项目,累计惠及870余户家庭,让特殊困难老人在家中就能拥有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我们会定期摸排辖区老人情况,联合施工方上门实地勘察,结合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和居家环境制定改造方案,确保改造精准适配需求。”旺家社区民政负责人谢令介绍道。

在解决居家养老“急难愁盼”的同时,万山区更着力破解老年人“吃饭难”问题。2024年以来,该区累计投入35万元民政项目资金,以旺家社区、贵苑社区为试点,高标准推进老年食堂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暖心饭”。

正午时分,仁山街道贵苑社区老年食堂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老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享用着荤素搭配的六菜一汤。得益于财政专项补贴,辖区60岁以上老人仅需支付4元,就能享用到营养均衡的午餐。据了解,该食堂自2024年11月运营以来,可同时容纳80人就餐,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老人,还专门开通免费送餐服务,实现“饭香传万家,温暖入人心”。“这里的饭菜既干净又实惠,每天来吃都不重样,太方便我们老年人了!”居民吴延良笑着说。

不止于“吃得好”,更要“过得乐”。贵苑社区同步配套建设社区卫生室、“阳光幸福家园”综合活动室等场所,构建起“饮食+医疗+休闲”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社区依托老年人疾病统计台账,安排签约医生每月定期上门开展健康监测;综合活动室内,棋牌、书籍等设施齐全,成为老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好去处,切实满足老年群体医疗保障与精神文化双重需求。“我们始终围绕‘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目标,不断完善服务细节,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贵苑社区工作人员姬丽表示。

目前,万山区6家运营中的养老机构均具备医疗服务能力,其中5家内设医疗服务站点,并与乡镇(街道)卫生院合作,每月两次为老人提供常见病诊疗、健康评估、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此外,万山区还建成1所区级老年大学、1所分校及11所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实现老年学校100%全覆盖。学校开设时事政治、卫生保健、舞蹈、民乐演奏等十多门课程,还组建合唱、舞蹈、乐器等近10个老年社团,精准匹配不同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一步,万山区将持续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聚焦老年人多元化需求,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从“养老”向“享老”升级,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岁月静好中安享幸福晚年。

  • 养老
  • 社区
  • 服务
  • 老年人
  • 万山
年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以老年群体核心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准化居家适老化改造、便民化老年食堂建设等系列惠民举措,持续织密织牢养老服务保障网,将“民生温度”注入养老服务每一环,切实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丹都旺家社区工作人员走访群众。 丹都旺家社区工作人员走访群众。 “腿做完手术蹲不下去,现在有了坐便器和扶手,上厕所再也不用发愁了!”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居民陈万才望着家中焕然一新的卫生间,满脸欣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