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村卫生室看病,得刷卡结算,忘记带卡还要回家去取,现在直接刷脸就能办。”近日,上犹县营前镇蛛岭村村民钟世钧说。
这一变化,源于上犹县今年推行的“双服务”改革——通过整合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与医保定点服务,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村群众的看病报销难问题,让医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村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守护农民健康的重要职责。然而,此前上犹县部分村卫生所却面临着服务“断档”的困境。据营前镇蛛岭村卫生所医生沈敦佑表示,过去部分村医年龄较大,业务不熟悉,系统录入滞后;有的因担心医保基金额度用尽需个人垫付,干脆不刷医保卡;还有的卫生所只愿做公共卫生服务,不愿承担医保报销;不少村民甚至不知道村卫生所看病可医保报销。
群众的需求就是改革的方向。今年8月,上犹县以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赣州市医疗保障局上犹分局、上犹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服务”改革专班。专班组建调研队,走访全县184家乡镇医疗机构及村卫生所,收集21条建议,精准锁定资金拨付滞后、村医顾虑大等核心问题,并以县委办、政府办名义制定下发了改革方案。
针对资金难题,上犹县建立“医保部门—县总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四级拨付机制,并明确管理职责、强化日常监督考核,确保群众看病医保卡“应刷尽刷”,杜绝出现不刷卡、选择性刷卡或违法盗刷卡等行为发生。医保部门每月预拨基金至县总医院,总医院单列村卫生所资金转拨乡镇卫生院,后者每月20日前按95%足额拨付村卫生所上月门诊统筹资金,剩余5%作为年度考评金年终清算。
“以前总是担忧资金拨付不及时,需要自己垫资,现在每月按时到账,再也不用为资金发愁了。”沈敦佑介绍,医保结算金额由之前一个月2000元至3000元,到现在的一个月5000元至6000元,村民享受医保服务大幅提升。
“以前村医不会熟练使用医保系统,很多村民享受不到相关政策。”寺下镇卫生院院长何小梅说,“现在经过培训,不仅操作熟练了,诊疗也规范多了。”为提升村医能力,当地联合医保、卫健部门开展“双服务”专题培训,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分管领导及村卫生所负责人,要求乡镇卫生院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村医培训,重点讲解医保政策、医疗急救技能等。目前,全县累计培训村医640余人次、“政策明白人”460人次,印发门诊统筹政策海报6000余份。
“现在村民来卫生所看病,凡是购买的可报销药品,我们会主动提出可以刷医保报销。”寺下镇童江社区居委会卫生所医生范光林说,“没带卡的通过刷脸也可以完成报销业务,很方便。”
改革成效体现在群众获得感中。实施“双服务”改革以来,全县村卫生所门诊统筹基金拨付率达95%,彻底消除村医垫资顾虑。今年1至8月,村卫生所医保结算人次、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1.38%和12.22%,寺下镇童江社区卫生所结算次数同比增长59.8%。“我患有慢性病,原来每个月要去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要花费2000多元,现到村卫生所报销后只需要支付400元左右。”寺下镇村民周开明的话道出实惠和便利。
“双服务”改革还扭转了村民对医保缴费的态度。“过去村民抱怨缴费不划算,现在享受到实惠,参保积极性明显提高。”赣州市医疗保障基金中心上犹分中心副主任王子康表示,群众认可度的提升让医保参保从“要我参保”变“我要参保”。
从“忘卡折返跑”到“刷脸即报销”,从医保政策“纸上躺”到惠民福利“指尖享”,上犹县的“双服务”改革不仅打通了医保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更让医保基金真正成为守护村民健康的定心丸。(王世桦 李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