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四川江油:“三引三育三留”实施“雁归诗城”农民工回引工程

2025.10.16

2025年以来,四川省江油市积极实施“雁归诗城”农民工回引工程,用“三引三育三留”引领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不断提升返乡创业就业能力,千方百计留住优秀农民工共同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截至9月底,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466人,创办企业261个,吸纳就业680人,创办企业生产总值6501万元。

“三引”引导回乡创业就业

内筛外联引。依托各村劳动力资源监测点,摸排优秀农民工信息249名,建立全市优秀农民工信息库并定期更新。春节前后,市乡村分层级邀请在外创业、特色劳务、返乡创业等优秀典型代表,组织召开恳谈会16场。在劳务输出地建立江油驻外农民工服务工作站7个,收集在外江油籍优秀农民工信息,开展宣传、联络和回引工作。

产业项目引。常态化收集、更新优秀返乡创业项目推介册,每年择优向上推荐优秀返创项目不少于2个。举办项目推介会,邀请优秀农民工考察项目、分享成功案例,举办项目推介会16场。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实现《江油市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推荐册》项目跟踪服务全覆盖。

政策扶持引。梳理人社领域扶持政策清单,宣传贯彻落实12项扶持政策,社会保险补贴发放239人255.37万元;招工成本补贴发放99家136人13.6万元;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发放169人次26万元;失业保险一次性扩岗补助贴发放5家9人次1.35万元;就业见习补贴贴发放280余万元,培训补贴发放87.425万元、就业帮扶基地奖补发放5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贴发放13.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发放2201万元,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

“三育”提升回乡创业水平

导师帮带育。面向本地知名企业家、中小企业创业成功人士、科研院所、高校、技工院校教授等选拔20名优秀导师组建导师库。创业导师与返乡创业项目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关系,有组织地开展项目巡诊服务。全程免费为全市城乡创业者提供项目选择、市场分析、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已开展创业指导500余人次。

分类培训育。借力各乡镇村(社)、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信息交互平台,广泛调研返乡农民工及农村群众培训需求,并按照需求针对性设置培训课程。依托资质培训机构设计和组织开展米粉制作、病患陪护、网络直播、母婴护理等个性化培训课程,不断提升农民工创业就业竞争力和成功率。已举办品牌培训15个班次536人。

交流促创育。组织优秀农民工(企业)参加“雁归天府 创赢未来”返创项目推介及产品展示活动。组织劳务经纪人、返乡农民工代表前往广元等多地考察学习,开展项目对接、创业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导师深入返创项目、田间地头开展项目巡诊,提升创业者创业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留”夯实创业就业基础

筑巢引凤留。依托江油市科技孵化园和江油市创客空间2个省级孵化基地,在青莲镇、新安镇、西屏镇新建3个“诗城微创园”,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平台。在圣名国际、火炮街建立“创业示范一条街”2处,建成“社区就业温暖港湾”74个,大幅吸纳返乡农民工和城区失业群众创业就业。创立“慧创诗城”创业服务品牌,借助各类节会推介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吸引返乡人员回乡创业就业。

送岗就业留。充分考虑不同群体、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求职者对招聘服务的不同需求,积极搭建“零工早市、就业集市、人才夜市、岗位超市”,形成“四市”招聘模式助力农民工与其他求职者实现就业增收。“四市”招聘共举办招聘会81场,提供岗位2.38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3500余人次。

引才强村留。积极推荐优秀农民工按程序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优秀农民工参加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村级后备干部选拔。目前,优秀农民工担任党代表649人、人大代表573人(其中市级34人、乡级537人)、县级政协委员4人,全市累计7名优秀农民工被授予省级劳模称号。

撰稿:胡晓莉

审核:高红梅

来源:江油市人社局

  • 农民
  • 民工
  • 创业
025年以来,四川省江油市积极实施“雁归诗城”农民工回引工程,用“三引三育三留”引领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不断提升返乡创业就业能力,千方百计留住优秀农民工共同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截至9月底,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466人,创办企业261个,吸纳就业680人,创办企业生产总值6501万元。 “三引”引导回乡创业就业 内筛外联引。依托各村劳动力资源监测点,摸排优秀农民工信息249名,建立全市优秀农民工信息库并定期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