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天津:聚才兴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9.19

近年来,江津区聚焦乡村产业振兴,探索建设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全链条集聚“四新农人”,以人才赋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注入新动能。

江津区作为重庆农业大区,长久以来深受丘陵山地农业规模小、机械应用难等制约,面临农业大而不强、人才短板突出的困境。为此,江津区围绕农业产业需求,推出农业科技、经营管理、高技能、电商“四新农人”分类目录,细分12类人才赛道,构建“能力+贡献+潜力”三维评价模型,打造新农人评价认定“第一站”。通过织密“政企校协”引才网络,瞄准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已引进培育“四新农人”326人。

全球卖椒人杨天旭便是其中代表。他带领“花椒主播团”搭建电商矩阵,推动江津花椒远销日韩、美国等国家,年出口量达250吨。如今,一批网络达人、自媒体齐聚江津,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形成乡村电商集群,激活乡村经济活力。

为突破丘陵山地农业自然约束,江津区深化与西南大学、市农科院等合作,共建千亩试验田、专家试验站等科创平台,推行现代农业首席专家制度。遴选茶叶、柑橘等领域12名专家教授、106名农业骨干人才组建专家团,驻村攻坚技术难题,已解决农业生产问题120余个,培育农业科技及农技推广人才2800余人。

西南大学教授童华荣团队针对茶叶产业痛点开展专项研究,通过工艺优化使江津工夫红茶年产量从270吨增至305吨,新增产值1500万元,带动茶农人均收益提升20%。

学院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梯度孵化链,推出政策、金融、机会、服务“四张清单”,为创客提供全周期辅导。目前,已培育24家潜力乡创企业,打造“江小橙”“瓮红红茶”等名牌农产品。

重庆大学毕业生谢志坚创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学院支持下攻克常温保鲜技术,从900平方米作坊发展为9000平方米现代化生产线,成为统一、白象等企业供应商,年度营收达5000万元。

如今,江津区通过“人才培养—学成创业—生成产业”模式,推动农业从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促进农文旅融合,实现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让新农人与乡村热土双向奔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 乡村
  • 江津
  • 振兴
  • 农业
  • 激活
年来,江津区聚焦乡村产业振兴,探索建设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全链条集聚“四新农人”,以人才赋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注入新动能。 江津区作为重庆农业大区,长久以来深受丘陵山地农业规模小、机械应用难等制约,面临农业大而不强、人才短板突出的困境。为此,江津区围绕农业产业需求,推出农业科技、经营管理、高技能、电商“四新农人”分类目录,细分12类人才赛道,构建“能力+贡献+潜力”三维评价模型,打造新农人评价认定“第一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