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黑龙江:技能人才总量266.9万人 龙江工匠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5.09.08

日前,黑龙江省技能人才培养传来喜讯——在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李志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发起成立了黑龙江省智能制造大师工作室联盟。联盟整合三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两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资源,涵盖机械数控方向、自动化方向、人工智能方向等,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联合攻关破解企业技术瓶颈,开展定向培养和技能培训,提升人才供给质量,助力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助推龙江“制造”向龙江“智造”跨越。

近年来,黑龙江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为龙江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截至目前,黑龙江省技能人才总量266.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3.8万人;共有技工院校104所,在校生5.5万人,就业率98.35%。

完善机制体制 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体系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作为黑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黑龙江省高级技工学校电气工程系主任李志强的成长经历是黑龙江省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有力注脚。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龙江技术能手”,再到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李志强用20年的时间诠释技能报国初心。他不断钻研学习新知识,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理论实践融合”教学模式,将数控编程转化为生动制造语言,多次指导学生斩获各级技能竞赛奖项,培养20余名“技能新星”。

在黑龙江省人才政策体系的持续赋能下,李志强以匠心点燃更多人才技能报国梦想。他依托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推动学校数控、机电专业跻身“省级示范专业”;2023年成功挂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及为企业解决难题,培养高技能人才超百人,成为产教融合典范,获评中国数字工匠年度人物、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

近年来,黑龙江省推动体制机制向纵深改革创新,持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构建聚焦发展大局、具有龙江特色、具备区域竞争力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技能龙江行动”等十余项配套政策。出台《黑龙江省高技能领军人才三年倍增计划(2024-2026年)》,形成技能人才培养梯次衔接格局。持续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制定《黑龙江省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黑龙江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7项专项管理制度,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创新制定出台《黑龙江省“技耀龙江 照亮前程”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体系化推动技能培训精准供给、千企育才提质赋能、技工教育基础建设强基培优、高技能领军人才领航攻坚、评价选拔助才成长和“技耀龙江”服务发展六大行动,加大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供给。

夯实“政校企”基础 加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

“我是黑龙江石墨‘政校企’联盟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学院教会了我‘把论文写在车间里’、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行业的能力。”黑龙江技师学院石墨专业毕业生朱丹深有感触地说。

据介绍,2016年末,黑龙江石墨“政校企”联盟在黑龙江技师学院挂牌成立。按照“政校企”联盟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该学院根据产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传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朱丹是该学院第一届石墨检验检测专业的优秀学员,被分配到唯大新材料有限公司实习。在唯大的石墨车间里,她跟着工程师记录数据、分析样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理论vs实操”的对比。在现实的工作场景中,朱丹锻炼出较强的实操能力,对行业前沿动态有了深入了解,毕业后她顺利入职,3个月内就以零误差的检验成绩当选小组组长。如今朱丹已成为中建集团材料管理部的骨干,手握3项技术革新成果;管理着5个材料检测组,团队年度检测合格率达99.6%,连续两年被评为公司劳模。

朱丹的成长经历是黑龙江省“政校企”联盟助力技能人才培养的生动体现。

据了解,为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度融合延伸,黑龙江省构建了政府搭台、企业参与、院校育才联动的“政校企”联盟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组建数字经济、冰雪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13个重点产业“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入盟企业、院所共490家,精准输送技能人才7.9万余人,6个联盟的理事长单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

释放奖励激励作用 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张静海,一位1976年出生的技校生,在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守30年。初入厂时,他只能操作普通车床,后来在地方政策的支持下,系统学习了数控编程技术。在从事机械制造加工工作中,他先后承担了企业10余项国内首台首套产品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工作,并承揽了公司多项重点产品的调试工作,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荣誉是鼓励,也是责任;奖励是肯定,也是动力。”张静海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匠才成长”行动为依托,黑龙江省不断丰富技能评价方式。紧跟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持续完善企业自主评价、社会评价、院校评价“三方协同”的评价体系。在企业自主评价方面,2022年以来实行“新八级工”技能等级制度,17家企业评聘了658名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在社会评价方面,推动由“政府鉴定”向“社会认定”转变,全省可自主开展认定活动的评价机构达208家,创新发布了AI智能应用、冰雪旅游等龙江标准112个,2019年以来认证20.3万人次;在院校评价方面,推动技能证书进高校,在哈工大、东北农大等17所高校开展试点,支持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学位证时同步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以“匠心筑梦”行动为载体,黑龙江省持续释放表彰奖励激励作用。聚焦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构建以政府奖励为导向、行业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技能人才激励体系,着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通过召开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印发决定等方式,提高规格,以省政府名义评选表彰“龙江大工匠”100名、“龙江技术能手”600名,选拔认定首席技师200名,将60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有效提高技能人才获得感、荣誉感。

对此,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林乐君说,近年来,全省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基础持续夯实,培训提质增效,赛事精彩纷呈,以师带徒、岗位练兵薪火相传,龙江工匠、大国工匠竞相涌现,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启动实施“技耀龙江 照亮前程”技能人才培养、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等专项行动,利用3年时间,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主体、院校基础、产业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民生急需领域,大规模开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和项目制培训,实现技能培训精准供给。同时,在“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优化技工教育发展生态、人才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撑。

  • 人才培养
  • 黑龙江省
  • 龙江
  • 评价
联盟整合三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两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资源,涵盖机械数控方向、自动化方向、人工智能方向等,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联合攻关破解企业技术瓶颈,开展定向培养和技能培训,提升人才供给质量,助力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助推龙江“制造”向龙江“智造”跨越。 近年来,黑龙江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为龙江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截至目前,黑龙江省技能人才总量266.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3.8万人;共有技工院校104所,在校生5.5万人,就业率98.35%。 完善机制体制 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体系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作为黑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黑龙江省高级技工学校电气工程系主任李志强的成长经历是黑龙江省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有力注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