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山东滨州:22条措施促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5.07.21

日前,滨州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立足滨州产业优势,释放人力资源富集效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争当全省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排头兵”。

《措施》共七部分,主要从促进就业提质扩容、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帮扶其他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工作保障等方面,研究提出22条贯彻实施意见。

明确两个核心目标和关键节点。一是到2030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保持在3.7万人以上、扶持创业8000人以上,每年新增技能劳动者1万人以上;二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优化、就业服务优质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局面。

将涉及国计民生和生产保供的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用工服务保障范围,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政策;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延续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分档减缴政策;鼓励劳动者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落实购房补助、人才公寓及青鸟驿站等各类安居政策。

支持驻滨院校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为大学生免费提供理论教学、创业实训、专业辅导;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征集,每年征集10个以上优秀项目,真金白银支持项目在滨州落地;围绕就业容量大的领域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培育和壮大市级特色劳务品牌;开展青年就业见习计划,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开发见习岗位,并给予见习补贴;深入实施“渤海工匠”培育计划,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育市级以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友创业园;建立就业预警监测机制。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扩大民营经济就业空间,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稳定现有岗位,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开展“个转企”扩量行动,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实施农民工市民化行动,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加大岗位推送力度;做实“全省工会家政就业技能培训试点”,推动家政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全力支持省高水平中职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

支持各县(市、区)建设“社区微业”服务站等基层就业服务网点,打造基层“15分钟就业服务圈”;开展就业公共服务实训活动,加强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就业帮扶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整合创新资源,打造一批创新创业街区,树立“创业渤海乐业滨州”创业服务品牌,持续举办各类创业比赛及创业活动,推进创业陪跑、创业助力,为初创团队提供创业支持;实施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定期开展女性专场招聘活动;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新业态劳动者体面就业、全面发展。

  • 创业
  • 支持
  • 高质量
  • 充分就业
  • 滨州
滨州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立足滨州产业优势,释放人力资源富集效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争当全省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排头兵”。 《措施》共七部分,主要从促进就业提质扩容、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帮扶其他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工作保障等方面,研究提出22条贯彻实施意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