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云南西盟:打出“组合拳” 拓宽群众就业路

2025.07.21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聚焦民生福祉,打出“就近就业+创业带动+劳务品牌”组合拳,有效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

就近就业:零工市场织密民生网

“我现在在县城的一家酒店上班,既能照顾家里,收入也稳定。”段佳丽一边录入客人信息,一边说。

三个月前,她从外地辞职回乡时还曾为就业发愁:“离家近的工作机会少,收入高的岗位又难以兼顾家庭。”得益于西盟县零工市场的精准对接,她很快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这个被段佳丽称赞的零工市场,是西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24年为当地群众搭建的“就业桥梁”。其创新之处在于聚焦“灵活就业、促进共富”,为求职者与用工单位提供双向服务。市场通过定期街头设点招聘、高频次举办线下招聘会、实时更新线上岗位信息等方式,将就业岗位精准送达待业群众。

截至2025年6月,西盟县零工市场已成功对接用工企业330家,发布岗位超3万个,帮助125人实现就业。更贴心的是,该县在乡镇同步建设就业创业服务站和零工驿站,进一步织密就近就地就业服务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成为现实。

创业带动:“西盟工匠”开出致富花

“‘西盟工匠’不仅要做精茶艺,更要带动种茶乡亲共同致富。”在西盟县力所乡南亢村商烟街茶厂,拉祜族汉子周扎戈捧着鲜叶说道。他不仅是茶厂经营者,更是乡亲们信赖的致富带头人。

接手茶厂之初,周扎戈便意识到茶农面临的困境——优质生态茶原料只能低价出售。为改变这一局面,他带领党员骨干赴普洱学习制茶技艺,外出参展学习包装营销,成功将单一的绿茶产品拓展为十余个品种,产品单价从几十元跃升至数百元,茶农的原料收购价也随之翻番。

“提供岗位解一时之急,传授技能方能长久致富。”这是周扎戈常说的话。在田间地头,常能看到他与技术人员指导茶农的身影;对缺乏经验的农户,他组织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手把手”教授施肥、修枝技术;还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培训。如今,这些茶农家的茶园收入普遍增长50%。

在佤山,像周扎戈这样的“西盟工匠”群体正在壮大,他们以技能创业,也带动乡亲就业,这得益于西盟县对就业创业的持续扶持。2025年至今,西盟县创业园新增入驻企业8家,累计达43家;新增产值超1484万元,累计产值突破6524万元,累计带动293人实现本地稳定就业。通过升级园区平台、建设人才基地、培育“西盟工匠”等举措,该县持续为创业者搭建舞台。

品牌引领:“佤山歌舞者”舞动全国

“初到上海,我们身着民族服饰在欢乐谷跳佤族舞,瞬间吸引众多游客围观。那一刻,我坚信我们的歌舞能走向全国。”电话那头,来自西盟县勐卡镇的佤族汉子岩主充满信心。2009年,他只身闯荡上海,从基层演员成长为演出管理者。如今,他带领10名同乡扎根上海欢乐谷,不仅自己在上海安家落户,更带动团队成员人均年收入稳定在6万余元。

在西盟,不乏像岩主这样带领乡亲“舞向全国”的带头人。勐梭镇的岩罗则将舞台“搭”得更远——在深圳创办文化公司,成功输送900余名佤族演员赴北京、上海等地的景区驻场演出,并让佤族歌舞登上国际舞台。

他们的经历,生动诠释了“西盟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从“本土演艺”到“全国乃至国际输出”的蜕变之路。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西盟县对该品牌的精心培育。

近年来,西盟县立足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深挖潜力,通过强化技能培训赋能从业者、着力品牌建设打造就业新名片等举措,推动“西盟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成功走出一条依托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促进转移就业的致富路径。

据了解,西盟县每年定向培训从业者2000余名,重点培育民族文化传承人194名,将佤族舞步、传统乐器演奏等技艺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同时,创新“政府搭台+经纪人对接”模式,精准输送演员至省内外景区。

目前,有2000余名佤山青年活跃在全国各地舞台,每年为西盟县创收超1.2亿元,有力印证了民族文化的世界魅力,也彰显了有温度的品牌建设如何将热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

西盟县就业之路越走越宽,得益于持续发力的“组合拳”:零工市场织密“就近就业网”,创业扶持激发“带头人”活力,劳务品牌将民族特色转化为就业优势。这些探索既满足了当前就业需求,更夯实了长远增收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就业优先目标,围绕就地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两大方向精准发力。强化岗位供需对接与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切实保障群众‘就业有岗位、增收有渠道’,以更有力举措筑牢就业这一民生底线。”西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罗恒禄表示。

  • 西盟县
  • 群众
  • 岗位
  • 品牌
  • 西盟
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聚焦民生福祉,打出“就近就业+创业带动+劳务品牌”组合拳,有效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 就近就业:零工市场织密民生网 “我现在在县城的一家酒店上班,既能照顾家里,收入也稳定。”段佳丽一边录入客人信息,一边说。 三个月前,她从外地辞职回乡时还曾为就业发愁:“离家近的工作机会少,收入高的岗位又难以兼顾家庭。”得益于西盟县零工市场的精准对接,她很快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