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甘肃嘉峪关:失业保险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2025.07.03

失业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承担着“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三位一体的重要功能。近年来,市人社局多措并举,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落实各项惠企利民政策,从优化服务、提升效率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失业保险经办服务质效,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惠及群众、彰显实效,构建起涵盖失业保障、企业稳岗、扩岗激励、技能提升四大维度的政策服务体系。积极落实国家阶段性扩围政策,通过提高失业金标准、扩大覆盖范围、简化申领流程等措施,显著增强了失业保险民生兜底功能和经济稳定器作用。

一、 失业保险政策实施效果

一是稳岗返还助企纾困。推行“免申即享”的经办模式,畅通稳岗返还补贴发放渠道。通过系统后台数据比对,精准导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并通过平台推送、微信群通知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告知补贴金额、入款账户及发放进度等信息,确保企业充分知悉补贴发放流程,实现资金精准发放,让惠企政策红利直达企业。截至5月底,共向符合条件的140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共计154.72万元,惠及企业职工5202人,企业政策受益面大幅扩大。

二是扩岗补助促进就业。延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按每人1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有力推动企业储备人才资源,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率提升。截至5月底,共向符合条件的39户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资金共计63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420人。

三是展翅行动提升技能。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技能提升“展翅行动”,通过缩短申领技能提升补贴缴费年限、扩大技能提升补贴范围等举措,规范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发放环节,不断激发职工提升职业技能积极性,推动失业保险从被动保障向主动赋能转型。截至5月底,共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35.95万元,惠及职工1595人。

二、 存在的问题

一是平台信息存在滞后性。部级平台反馈的信息不够及时,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异地重新就业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导致失业人员异地重新就业后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为基金风险防控埋下隐患。

二是社会保险参保质量较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相对而言流动性较强,在行业、职业、地区之间的转换速度较快,在办理跨地区转接社会保险关系时,往往需要复杂的转接手续和较长的转接时间,以致“被迫”断保、弃保,一定程度上导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意愿不强。

三是失业保险待遇给付资格较为严苛。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在待遇给付资格上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为严苛,当前所规定的“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情形都是依据正规就业者而设定,未能充分考虑灵活就业、平台用工等新型就业形态特点,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因家庭照护责任(如育儿、赡养老人)或突发健康问题等不可抗力因素被迫中止工作时,虽非本人意愿但却不符合“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合法情形。

三、 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保险服务平台质效,嵌入风险防控规则等模块,及时反馈参保人员信息,便于各级经办机构能及时准确掌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异地就业参保缴费信息,及时停发相关待遇,维护失业保险基金安全。

二是完善跨区域社保转移接续制度。适应新就业形态的高流动性特征,推广电子凭证互通互认,简化办理材料,压缩办理时间,防止社保权益在转移过程中受损。必要时可在零工市场、平台企业集中设置社保代办点,提供“参保—转移—查询”一站式服务。

三是建议对失业保险待遇给付资格作出一定程度的修改。考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特点,在既有条款的基础上增加兜底条款,对非本人意愿的合理理由进行补充,如疾病、照顾家庭成员等被迫停止工作等,更好的发挥失业保险兜底保障功能。

  • 失业
  • 保险
  • 政策
  • 企业
  • 提升
积极落实国家阶段性扩围政策,通过提高失业金标准、扩大覆盖范围、简化申领流程等措施,显著增强了失业保险民生兜底功能和经济稳定器作用。 一、 失业保险政策实施效果 一是稳岗返还助企纾困。推行“免申即享”的经办模式,畅通稳岗返还补贴发放渠道。通过系统后台数据比对,精准导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并通过平台推送、微信群通知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告知补贴金额、入款账户及发放进度等信息,确保企业充分知悉补贴发放流程,实现资金精准发放,让惠企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