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江西新余:渝水区多措并举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

2025.07.01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聚焦“稳就业、促就业、防失业”工作主线,通过“政策托底+数字赋能+技能赋能+服务创新”,确保全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落实政策托底,织密就业“安全网”。政策落实落地,落实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截至目前,全区发放失业保险金600余万元,为73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0余万元。创新“创业担保贷款+信用贷”模式,重点支持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0余万元,扶持295人创业,带动2100余人就业。公益性岗位兜底,开发颐养之家、脱贫劳动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等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全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70余万元,兜底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等就近就地实现就业。

强化数字赋能,做实就业“针对性”。绘制作战地图,在全市创新开发“渝水区人力资源地图”,为各个村委、社区、乡镇办开设后台端口,社区(村)网格员、信息员每月开展一次入户调查,及时更新劳动力资源信息,为全区就业创业服务提供行动指南。做好数字赋能,每月对人力资源地图后台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有培训需求的群众,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众,详细掌握其求职意向、培训需求等信息,针对性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

深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硬实力”。积极利用5+2就业之家平台,实现劳动者“点单”、企业“下单”、培训机构“接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强化职业培训供需对接,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今年以来,全区培训结业1652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355人,创业培训297人,大多数群众结业即就业。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就业“快车道”。创新招聘模式,联合新余经开区、乡镇办开展送岗进乡镇、进社区、进园区的招聘服务,创新开展夜市招聘。截至目前,全区共举办线下招聘会37场,累计参与企业786家次,累计提供岗位数10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4070余人次。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推动“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依托渝水区就业之家抖音号平台,工作日每天开展2场直播带岗,并开展主播探企活动,日均服务量突破3000人次。打通“神经末梢”,全区5+2就业之家工作人员分工协作,摸清辖区劳动力就业需求,上门开展岗位推荐。组织辖区内求职群众参加各级举办的各类就业招聘会,为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搭建求职平台,将就业服务延伸到最基层,打通就业服务“神经末梢”。

激发创业活力,培育就业“新引擎”。打造创业街区,成功将赣西风情街打造成渝水区创业街区,以“人社帮扶+”创业服务为引擎,为创业者及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平台。做好扶持就业困难人员低成本创业民生实事,截至目前,为11名就业困难人员创业每人发放了1套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创业设备。全区今年预计扶持就业困难人员低成本创业35人,有望带动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地就业50余人。创业孵化提质,全区目前建有创业孵化基地3家,其中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家,区级孵化基地1家。入驻孵化企业61家,带动就业430余人。今年以来,全区共发放创业孵化基地运行费补贴190余万元。(邹三根)

  • 创业
  • 全区
  • 服务
  • 群众
积极利用5+2就业之家平台,实现劳动者“点单”、企业“下单”、培训机构“接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强化职业培训供需对接,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今年以来,全区培训结业1652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355人,创业培训297人,大多数群众结业即就业。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就业“快车道”。创新招聘模式,联合新余经开区、乡镇办开展送岗进乡镇、进社区、进园区的招聘服务,创新开展夜市招聘。截至目前,全区共举办线下招聘会37场,累计参与企业786家次,累计提供岗位数10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4070余人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