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山东济宁:“就业圈”“便民圈”融合 赋能美好生活

2025.05.28

“一刻钟”不仅是一个时间维度,更是一把衡量民生温度的标尺。近年来,邹城市人社局、商务局会同镇街,融合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就业服务嵌入社区生活场景,形成“家门口就业有保障、社区服务有温度”的民生新生态。

服务站点融合建设,分类打造服务枢纽。邹城市将就业服务纳入生活服务圈建设规划内容,高标准建设市人力资源市场,因地制宜建设16家镇街就业驿站和5家零工小站。城前镇形成“就业驿站+社区物业中心”模式,香城镇形成“就业驿站+邮政快递服务中心”模式,千泉街道形成“零工小站+家政服务”模式。

功能叠加增效,扩大消费便利就业。邹城市千泉街道以全域社区化理念,探索成立商务社区党委,打造城南商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商户企业提供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开展电商等特色培训近30期,服务企业商户1450余人次,推动商圈经济转型升级,扩大消费经济规模。就业帮办专员对商户开展常态化走访,了解用工等需求,将需求及时推送周边居民,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服务各类零工人员5000余人次,人均月增收超过1200元。

打造智慧社区,数据赋能高效匹配。邹城市打造全市统一的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集成建设基层治理平台、便民生活圈公共服务平台及智慧就业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驿站、零工小站、社区等渠道获得的各类岗位资源、创业需求、培训需求、菜场、托育、维修等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及时回流就业驿站、零工小站、社区,推动“双圈”内就业生活信息一站式获取、服务一站式满足。

下步,邹城市将坚持党建引领,实现社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智慧就业平台、便民生活点等各类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深度融合,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便民服务”生态系统建设,让“一刻钟”从时间维度升华为美好生活的空间维度。(刘政玮)

  • 服务
  • 社区
  • 融合
邹城市打造全市统一的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集成建设基层治理平台、便民生活圈公共服务平台及智慧就业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驿站、零工小站、社区等渠道获得的各类岗位资源、创业需求、培训需求、菜场、托育、维修等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及时回流就业驿站、零工小站、社区,推动“双圈”内就业生活信息一站式获取、服务一站式满足。 下步,邹城市将坚持党建引领,实现社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智慧就业平台、便民生活点等各类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深度融合,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便民服务”生态系统建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