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青海绿色算力协同发展,加强数据标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青海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数据标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从数据标注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出台20条措施,促进数据标注产业健康发展。
目标引领,服务数据标注产业发展。聚焦数据标注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各部门资源,明确2025年培养数据标注产业人才不少于3000人;2026年以后,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逐年扩大培养规模,为全省数据标注产业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多措并举,强化数据标注人才培养。支持龙头企业、高校、培训机构等深度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将数据标注人才纳入“技能照亮前程”专项行动和补贴目录,支持企业开展岗前和转岗培训,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强化数据标注相关学科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更高质量数据标注人才。
创新机制,优化数据标注人才使用。支持企业自主设置技术技能岗位等级,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搭建多元引才渠道,深化人才合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贯通职业发展通道,促进人才成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运用“青海e就业”品牌和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着力打造“青海绿算数据标注师”劳务品牌,扩大就业规模。
完善体系,加强数据标注人才评价。进一步健全数字职业评价体系,推动相关院校实施“学历证书+数据标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开展技能评价工作,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分层分级数据标注人才库,依托省级公共实训基地,探索建立省级数据标注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动青海省数据标注产业逐步向智能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转型。
强化激励,激发数据标注人才活力。将数据标注产业人才纳入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选拔范围,依托“昆仑英才·技术技能人才”项目,选拔培养高层次数据标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数据标注企业科学确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并实现合理增长。鼓励数据标注企业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给予与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建立补助性津贴制度,引进人才享受相关待遇,纳入企业新型学徒范围并及时兑现补贴,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引导企业用足用好职工教育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