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山东济宁:创新“123”工作模式 赋能电子劳动合同“全覆盖”

2025.03.28

电子劳动合同的全覆盖行动是优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放管服”改革步伐的实际举措,也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任务。为更好推进该项工作,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社部门通过建立一支队伍,实现两个场景,用好三个途径全方位宣传省平台,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零跑腿”“零成本”和“非接触式办理”,实现合同载体“无纸化”。

建立“一支队伍”,两级共建同推进。树牢“一盘棋”思想,整合各级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项目工地劳资员及公益律师等多方力量,成立由区、镇(街道)两级业务骨干组成的电子合同订立平台推广队伍,强化内部学习培训,实现可应用可指导可联动。紧扣全区企业类型分布及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式制定个性化平台推介方案。依托属地管理优势,按照镇街协调网格化对推广工作进行包保分工,激发各方参与热情,形成多方发力、广泛宣传、全力推介的浓厚氛围。

结合“两个场景”,以点带面促提升。一是窗口场景靠服务促推广。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楼宇商圈劳动关系综合服务张贴平台介绍折页、平台应用明白纸,供办事企业查看,提升政策知晓度,争取企业理解支持。整合基层人社平台工作人员和劳动关系协调员,向用人单位、劳资人事宣传平台功能和操作流程。针对有意愿应用单位,实行“一对一”服务模式,指导企业开通账户、指导签署、维护系统,进一步提升用人单位使用积极性,形成台账累计辅导推介137个市场主体。二是招聘现场宣传讲解促扩面。利用企业节后和“春招”集中招聘机遇,组织开展“电子劳动合同进园区”宣传推广活动。组织业务骨干设立电子合同推广咨询台,在招聘现场分小组对接展区企业92家,发放省平台宣传材料300份,为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起沟通用工与劳动保障的线上桥梁,真正享受到电子劳动合同便捷高效的服务。

用好“三个途径”,精准发力优服务。一是强化需求调研。以市平台电子劳动合同签订量为基数,通过电话函询、微信咨询和业务查询等形式,调研本地头部企业、国有企业和综合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掌握用人单位使用商业电子合同管理系统情况,重点收集服务业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新就业形态等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二是开展走访宣传。强化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对症下药,发放宣传页和操作手册,详细介绍电子劳动合同的合法性、权威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等特性,明确其与纸质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打破企业和劳动者对电子劳动合同的顾虑。三是组织集中培训。举办2025 年度人力资源服务主题首场培训班,与140余位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管理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详细讲解省平台应用流程,演示劳动合同在线订立、查询、统计分析和多行业劳动合同(协议)示范文本选择功能,鼓励动员用人单位先行先试,互动性强、内容丰富,推进企业高质量规范发展。(许瑞 刘鹏宇)

  • 企业
  • 电子
  • 劳动合同
子劳动合同的全覆盖行动是优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放管服”改革步伐的实际举措,也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任务。为更好推进该项工作,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社部门通过建立一支队伍,实现两个场景,用好三个途径全方位宣传省平台,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零跑腿”“零成本”和“非接触式办理”,实现合同载体“无纸化”。 建立“一支队伍”,两级共建同推进。树牢“一盘棋”思想,整合各级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项目工地劳资员及公益律师等多方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