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城镇新增就业37.4万人,同比增长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5.1%。超序时进度5.1个百分点的成绩,得益于安徽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是全省围绕就业促进行动创新举措、精准发力的成果。
为应对部分企业阶段性结构性“招工难”、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选择性“就业难”、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需求多样等难题,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实招,稳定就业基本盘。上半年,安徽积极扩大“三公里”就业圈覆盖范围,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等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实施“新徽菜·名徽厨”行动、擦亮创业安徽品牌……为稳就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稳就业还要持续加力。
增加居民收入是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居民收入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8元,同比名义增长6.9%,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加快2.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增加居民收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安徽居民收入的增加,体现了各项惠民生政策加持下,“民生支点”持续夯实。
将居民收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38元,名义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7元,名义增长7.9%,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这表明安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改善,变化可喜。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让一个老百姓掉队。数据显示,上半年安徽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教育支出增长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2%。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的持续增长,能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有助于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如此,才能真正地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将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让受益群体不断扩大,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