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贯彻,部署安排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 强化贯彻落实,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全国会议精神
2020年12月31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等,部署安排全省贯彻落实工作,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第一位的任务,真抓实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奋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细化到工作举措上、体现到精神状态上、落实到工作成效上,筑牢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压舱石”,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0年12月30日晚上,安徽省长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的指示和全国会议部署安排,坚持“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扎实推进工作衔接、政策衔接、机构队伍衔接,确保衔接工作平稳有序。会上,安徽省政府常务副省长邓向阳、省政府副省长张曙光分别传达会议精神并作研讨发言。
2020年12月31日下午和晚上,安徽省扶贫办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集体收看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开展专题研讨,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江洪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打开“十四五”的生动局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赓续奋斗“集结号”壮丽跋涉,把绘就的蓝图变成现实的场景。
二、 强化部署安排,谋实谋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体工作举措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安徽省扶贫办党组召开扩大会议,深学细悟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专门成立起草工作组,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意见,目前已形成初稿。二是强化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定于2021年元月底、2月初召开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部署推进衔接工作。三是强化队伍建设。省委书记李锦斌就扶贫机构改革作出批示,要求省委编办和省扶贫办全面落实中央部署安排,着手研究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平稳有序做好各级扶贫机构职能调整优化,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四是强化顶层设计。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科学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深化细化具体措施,推动脱贫地区扶贫产业更兴旺、生态环境更宜居、和谐乡风更文明、乡村治理更有效、群众生活更富裕。五是强化分类施策。将全省104个县(市、区)分成三类,梯次推进乡村振兴。一类为先行示范区,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立足自身,不等不靠,率先突破;二类为正常推进区,既要自力更生,又要用好现有政策,持续发力,有序推进;三类为持续攻坚区,用足用活政策,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追赶跨越,如期振兴。六是强化总结表彰。组织开展安徽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组织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安徽篇章》组稿工作,系统总结展示安徽脱贫攻坚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积极征订《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一书,组织省市县乡村干部深入学习贯彻。
三、 强化返贫防范,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一是强化动态监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求,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加强定期检查和动态管理,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二是强化帮扶举措。建立健全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三是强化兜底保障。把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及时纳入社保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 强化巩固拓展,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增强产业持续性。继续做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二是增强就业稳定性。通过劳务输出、以工代赈、公益岗位等多种途径,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三是增强易地搬迁长效性。持续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四是增强脱贫工作的延续性。加强扶贫小额信贷、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扶贫公益岗位、扶贫车间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防范化解风险,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五、 强化机制建设,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一是抓资产监管。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完善制度,确保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不流失或被侵占。二是抓政策优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三是抓力量接续。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格局,持续压紧压实责任;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强化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撑;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探索经济强县与欠发达地区结对帮扶、优势互补、合力攻坚的新路径。
六、 强化五个转变,着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安徽样板
一是加快“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大力实施“四带一自”深化行动、“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坚持脱贫村与非贫困村、脱贫户与非贫困户一体考虑、协同推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改善人居”向“生态宜居”转变。加快补上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契合的乡村环境。三是加快“移风易俗”向“乡风文明”转变。大力推广“扶贫夜校”“振风超市”等创新做法,持续治理农村婚丧陋习等不良社会风气,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四是加快“夯实基础”向“治理有效”转变。深化“一抓双促”工程,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开展乡村治理三级建设试点示范,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五是加快“稳定脱贫”向“生活富裕”转变。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促进乡村就业创业,统筹推进乡村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努力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