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云南昭通:培训一人 就业一人 脱贫一户

2021.01.05

为了把“以培训为基础,以转移就业为核心,以脱贫、摘帽、增收为目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工作做好做实,围绕劳动力“长技能、好就业”的工作要求,确保做好“六保”“六稳”中的就业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云南省昭通市人社局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技能提升行动。2020年1月至11月,全市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8.68万人次,超额完成3.68万人次,超计划74%,已拨付技能专项资金6375万元,技能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完善政策,宣传覆盖无盲点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以来,昭通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县级也制定了相应工作实施方案和细则,构建了以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为基础的“1+N”政策框架体系。各县(市、区)人社局成立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做好做足技能培训前期的政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网站、移动APP、手机报、微信、公告栏、“三农通”、农民工手册等渠道,大力宣传技能培训优惠政策和先进典型,同时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和基层活动,把政策、服务和信息送进企业、校园、社区、乡村,引导农村劳动力树立技能提升促进就业质量的观念,做到政策宣传无死角、全覆盖。

职责分明,责任落实无死角

建立了市级统筹、部门参与、县级实施的工作格局,将培训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县(市、区)和部门,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市级成立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对技能培训工作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并建立摸底统计专报、工作调度和通报督导制度,实行一月一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障技能培训任务顺利完成。2020年分配给各县(市、区)技能培训任务5万人次,目前完成培训并取证7.6万人次,达到2020年任务数的152%。

监管到位,培训质量有保障

采用“制度+科技”的方式对培训、鉴定评价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将质量要求贯穿培训和评价的全过程,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对培训计划、培训教学过程、专项资金拨付等情况进行督导监管,通过现场检查、电话抽查、视频指令抽查等方式重点对培训过程进行抽查,保证培训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就业,培训工作见成效

各县(市、区)开展培训的工种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涵盖砌筑、电工、钢筋工、育婴员、家政、餐饮服务、民族刺绣、挖掘机驾驶员等比较适合就近或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人社部门的组织引导作用,收集企业需求工种信息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实现培训结束即推荐上岗。还为培训对象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就业岗位信息服务,通过专列、专班等形式大规模组织培训对象转移输出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务工。在外出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立劳务服务工作站,在各县(市、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搭建“培训+就业劳务服务”平台,培训对象不仅能就业,还实现稳就业的目标。1月至11月,实现新增转移输出6.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输出2.3万人。新增县内就近务工1.9万人,县外务工4.7万人,新增有序组织输出4万人,培训促就业取得良好的效果。

昭通市人社局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打造“培训+产业+转移就业”为一体的转移就业新模式,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同时把励志教育内容纳入培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提升技能就业致富。技能培训和高质量就业攥指为拳,为昭通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李润林)


  • 培训
  • 工作
  • 提升
  • 脱贫
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输出2.3万人。新增县内就近务工1.9万人,县外务工4.7万人,新增有序组织输出4万人,培训促就业取得良好的效果。 昭通市人社局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打造“培训+产业+转移就业”为一体的转移就业新模式,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同时把励志教育内容纳入培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提升技能就业致富。技能培训和高质量就业攥指为拳,为昭通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