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贵州:啃下贫困硬骨头 贵水贵山尽开颜

2020.12.03

千百年来祖祖辈辈追寻的梦想,今朝实现。

千百年来压在头上的贫困帽子,已被摘掉。

历史上的贵州,在西南万山丛中,山阻水隔,地瘠民贫,但这挡不住贵州人民追寻幸福生活的梦想。

今天的贵州,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中奋力决胜脱贫攻坚,迈进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日子。

从历史深处走来,贵州那些驱赶贫困的人和事,依然栩栩如生——

龙场九驿 驱赶贫困的历史故事

贵州千百年驱赶贫困的精彩故事,从交通建设起笔。

为贵州交通建设写下精彩片段,是奢香夫人。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奢香袭夫职成为贵州宣慰使。当时的贵州都司马烨视她为“鬼方蛮女”,借故鞭笞,“欲激为兵端”,好借机荡平“土蛮”。

奢香制止了手下的冲动,远赴京城,向朱元璋面诉实情,并承诺:“贵州有间道可通四川,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马烨受到惩罚后,奢香回到贵州,履行对朱元璋的承诺,聘请能师巧匠,堪地测线,凿险造桥,带领贵州人民完成了开通九驿、拓展古道的伟大工程。

一诺西南九驿通。在龙场九驿基础上,明朝先后设立了29个卫所,实现了对贵州交通干线的有效控制;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成立,今贵阳进一步成为省级行政区的政治中心。

交通建设 从“慢车道”驶进“快车道”

2015年12月31日,贵州建成15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128公里,成为西部首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要想富,先修路。”不管是历史和现在,几乎所有人都会把交通建设作为决胜贫困的第一因素。

1928年贵州修建了第一条公路,贵州开始了从马帮到汽车轮子的交通转型。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建设一直是贵州的大事。1958年10月15日,贵州第一条铁路——黔桂铁路通车,结束了贵州没有铁路的历史。随后,湘黔、川黔、贵昆铁路相继建成通车。

公路建设不断升级。1990年12月,贵州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贵阳至黄果树汽车专用公路建成通车,全长137公里,这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开工建设的一条高等级公路。进入新世纪,贵州开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民航机场的交通大会战,如今形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骨架,连接县乡村组形成“高速平原”的立体交通网络。

顶云经验 奏响改革开放“春之声”

1978年初春,为激发种粮积极性,提升粮食产量,顶云公社石板井大队(现安顺市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陶家寨生产队在生产队长陈高忠邀约下,村民罗明才、李国昌、陈忠富、陶天云、罗国民、罗定尧在陶家组山林里名叫“灯盏窝”的隐秘地,商量土地分到户的事。晚上,7个人在陈高忠家灰暗的煤油灯下签了“合约”,摁上7个红手印,悄悄实施包产到户。

随后,7个红手印引发了顶云公社的“土地改革”。1978年的春天,顶云公社28个生产队已有近10个队开始学习陶家组的做法。逐步引起了县、地区、省和中央高度关注。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指引下,贵州顶云公社“定产到组”经验和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经验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

“北有安徽小岗,南有贵州顶云”,“顶云经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符号。

毕节试验区 绝地突围决战贫困

1988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试验区,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破解喀斯特地区“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世界性难题,开启了在“不宜人居之地”决战贫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道路的探索。

30年筚路蓝缕,毕节试验区干部群众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以敢为人先的气魄,护卫青山绿水,收获金山银山,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毕节篇章。如今,毕节试验区从聚焦环境、生存、温饱,解决欠发展问题,转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西部大开发 水火互济能源生金

2000年11月8日,国家“西电东送”工程开工典礼在乌江上游洪家渡水电站隆重举行,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在西部12个省市区实施加大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为重点的战略性工程。其中,水火互济的“西电东送”工程,让贵州丰富的水能资源、煤炭资源转化成电力能源,成为贵州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为贵州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劳务输出、推进城镇化建设等,铺开了更加宽阔的道路。

国发2号文件 驱动贵州跨越发展

国务院2012年1月12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贵州发展既存在着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瓶颈制约,又拥有区位条件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良好、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大等优势;鼓励东部发达城市对口支援贵州欠发达地区,确定“一对一”结对关系和主要任务,制定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国发2号文件抓住贵州发展的关键,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从国家层面上明确贵州推进跨越发展的努力方向、目标任务和方法途径,为贵州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决胜脱贫攻坚 实现全面小康之梦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殷殷嘱托贵州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率领各级干部各族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围绕着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加速发展,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全省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将贫困县摘帽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精准施策,精心部署,全力攻克贫困堡垒。通过打响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和挂牌督战,自2012年以来,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了923万,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我省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贵州消除了区域性绝对贫困。至此,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 贵州
  • 贫困
  • 交通
  • 发展
  • 建设
百年来祖祖辈辈追寻的梦想,今朝实现。 千百年来压在头上的贫困帽子,已被摘掉。 历史上的贵州,在西南万山丛中,山阻水隔,地瘠民贫,但这挡不住贵州人民追寻幸福生活的梦想。 今天的贵州,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中奋力决胜脱贫攻坚,迈进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日子。 从历史深处走来,贵州那些驱赶贫困的人和事,依然栩栩如生—— 龙场九驿 驱赶贫困的历史故事 贵州千百年驱赶贫困的精彩故事,从交通建设起笔。 为贵州交通建设写下精彩片段,是奢香夫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