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加强对兴仁市的农业技术帮扶,浙江省慈溪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华建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戎国增、农业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冬群3位“115人才”远赴贵州,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农业扶贫。
兴仁地处黔西南山区,尽管已于2017年摘帽脱贫,但由于技术支撑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严重制约。为尽快了解实地情况,制订针对性改进措施,几位专家刚到兴仁就抓紧与兴仁市农业农村局的同行们开展技术交流。
双方不仅相互介绍了两地蔬菜、水产、水果等产业的发展情况,更就兴仁市的农业扶贫政策、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攻关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兴仁目前的农业现状,慈溪专家提议要充分发挥当地温暖湿润的地理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做强地方区域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提升产品附加值。如何在防疫的同时积极开展渔业生产,也是兴仁市农业农村局面临的一个工作难题,慈溪专家在详细了解当地稻田养殖、大水面增殖放流等操作环节的基础上,对近期即将进行的稻田鱼种放养的一些关键点提出了科学化建议,如鱼种消毒由食盐改用5-10ppm高锰酸钾, 鱼苗投放时间尽量安排在日出之前等。
摘掉穷帽子,斩断穷根子,技术和理念缺一不可。为了尽快将慈溪的先进技术和全新理念传递给当地农户,专家们又头顶烈日,不辞辛劳地实地考察了几处农产品基地,对种植户和养殖户们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予耐心详尽的解答,并针对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一系列改良措施。
在鹧鸪园村芦笋基地,王冬群就加强土壤肥力管理提出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增施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合理轮作等建议。在小龙虾养殖基地,养殖户因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导致小龙虾放苗阶段死苗率高、池塘水草较多,影响了经济效益,华建权仔细察看虾塘后,对合理放养苗种、科学种植水草进行了细致指导。在高辣素辣椒加工厂,戎国增就辣椒春季育苗提出了用电加热的方式提高育苗成活率的建议。“非常感谢慈溪专家上门服务,为我们今后科学化管理指明了方向,也更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在几位专家临别之际,大家再三表达感激之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慈溪农业专家通过技术赋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帮助当地扩大种植规模,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农业丰产增收、乡村产业振兴积极贡献慈溪专技人才的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