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江西上饶:【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朵荷花的“逆袭”

2020.07.21

鄱阳的荷花开了。

6月29日,沿着鄱余公路,走进位于三庙前乡南部的洪曹村,一大片荷田映入眼帘,荷花一簇簇,或粉或白,或含苞待放或悄然盛开,迎着习习清风在荷塘中轻舞。

上午7点半,38岁的俞燕风骑车来到村口的莲子销售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现在正是采莲子的时节,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帮公司卖莲子,甭管卖得多卖得少,每个月都有3500元的工资收入,生活比前些年好太多了。”

距离鄱阳县城不远的洪曹村是“十三五”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309人。20岁嫁到洪曹村的俞燕风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时间回溯到7年前,那时的俞燕风怎么也想不到会拥有如今的生活。7年前,丈夫生了重病离世,留下债务20余万元,两个孩子尚小,生活的重担落在了俞燕风一个人头上。“那段日子太难了,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每天一睁眼都在为生活发愁。”

但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俞燕风在生活的淤泥里开出了花,完成了一次人生的逆袭。

这一场逆袭要从2017年说起。精准扶贫的号角催生了“十三五”贫困村洪曹村的蝶变,俞燕风是亲历者,更是受益人。

2017年洪曹村引进鄱阳县森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万亩莲花现代农业扶贫田园综合体”项目,占地规模6000亩,建设“莲鱼共养”基地1500亩、“莲虾共养”基地800亩,拓宽贫困户参与产业的途径,密切产业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接机制,成立专业合作社2家,辐射带动洪曹及邻村321户贫困户。

俞燕风进入森和农业发展公司工作,开始有了一份家门口的稳定收入,生活有了保障。

和俞燕风一样,因为这朵荷花带来“逆袭”的,还有森和公司辐射的321户贫困户,他们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和年底分红,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洪曹村集体则以资金、服务等方式入股,2019年获得分红收益9.5万元。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债还得差不多了,两个孩子也能安心读书,工资加上土地流转、低保补助和耕地补贴等收入,一年下来能有45000多元的收入。”俞燕风说。

在公司里,俞燕风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积极学习种莲技术和销售管理知识,平时管理着20多人的一个“小分队”。今年,俞燕风还被评为洪曹村脱贫奋进之星。

走进俞燕风的家,干净整洁,读初中的女儿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勤劳能干,读书之余,也会帮着忙些家务。在俞燕风和女儿眼里,小康生活不止是越来越多的收入,还有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

2017年洪曹村积极开展秀美乡村建设,全力推进旱厕改造、猪栏拆除、污水处理等工作,完善了水、路、电、网基础设施,同时充分挖掘水元素,立足“莲”产业,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以“五池联通”为纽带,以“莲花基地”为平台,形成洪曹村“莲水乡村”的标志性景观,荷花基地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莲荷国乐园”。现在的洪曹村,在当地人眼里就是一个大公园。2017年底,洪曹村实现脱贫,截至目前共脱贫97户、30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2%。

这一天,不时有县城或附近村里的人来买莲子和莲蓬,傍晚6点多,俞燕风算了算,一天下来,莲子卖了3100多元。

夕阳洒在俞燕风的脸上,泛起了微微红晕。身后的荷花一簇簇开放,白的、粉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就像俞燕风的心情一样好看。

 

记者手记

让贫困群众从产业链上受益

产业是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关键。贫困户脱贫致富,既要靠自身努力,也要靠党和政府的政策帮扶,还要靠社会力量的带动。这种带动,就是让贫困群众从产业链上受益。

让贫困群众从产业链上受益,首先龙头企业打铁还得自身硬,掌握好技术、把握准市场,企业得到发展,实现盈利;其次贫困户受益,也不仅限于打工挣钱,更要让他们在产业链上更新观念、学到技术、懂得管理、开拓市场。

从俞燕风“逆袭”之路来看,鄱阳森和公司把群众当合作伙伴,把荷田分包给能管理的群众、对不懂技术的贫困户给予指导、帮没有销路的村民卖产品、为只能打工的农民提供岗位,这样既保证了贫困群众的收益,又提高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发展能力,还降低了返贫的风险。

发展扶贫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绝不仅仅是务工挣钱。要把激发内生动力与用好外部力量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贫困群众从产业链上得到观念、技能、管理、销售、工资等多方面的受益。(来源:上饶晚报  陈华英 蔡晓军 戚虹鸿)


  • 俞燕
  • 燕风
  • 洪曹
  • 曹村
俞燕风进入森和农业发展公司工作,开始有了一份家门口的稳定收入,生活有了保障。 和俞燕风一样,因为这朵荷花带来“逆袭”的,还有森和公司辐射的321户贫困户,他们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和年底分红,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洪曹村集体则以资金、服务等方式入股,2019年获得分红收益9.5万元。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债还得差不多了,两个孩子也能安心读书,工资加上土地流转、低保补助和耕地补贴等收入,一年下来能有45000多元的收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