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贵州贵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95.8%

2020.06.16

贵阳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龙头企业小微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拓宽“家门口就业”渠道,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有效提升农民持续致富的能力。

“我和老婆是2016年到这里工作的,淡季时每人每月能有3000元工资,旺季的时候每人每个月可以拿到6000元,我们一年下来可以存8万多元,”清镇市王庄乡岩头村居民余国献说。余国献家过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两委推荐下,夫妻俩到清镇市刘姨妈风味食品厂务工,就业当年就实现脱贫。

“食品厂是清镇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主要吸纳周边贫困户就业,今年最多可解决90人的就业问题。”刘姨妈风味食品厂总经理吴茂云说。

修文县今年与贵州富之源农业发展公司签订“公司+家庭牧场”(养殖小区)生猪养殖合作协议,在修文发展100余家家庭农场和2个种场,带动当地近400人实现就业。

除此之外,贵阳市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线、稳就业、保生活的功能。

“我最近联系了10个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帮助他们申请公益性岗位,工作内容主要是打扫城区卫生,申请下来后每人有1100元的月工资,还有五险。”修文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服务窗口劳动协管员张方群说,“年纪偏大或身体状况不佳的贫困劳动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就业,可以减轻家庭负担。”

截至今年4月底,贵阳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460人,通过就业扶贫援助专岗安置2411人。

找准促进就业的着力点,贵阳市提高政策落地精准性,助力稳就业保民生,全市就业形势平稳向好。

截至今年5月18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676人,实现就业创业17905人,就业率为95.8%,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5458人,实现就业创业5210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记者 刘娟)

  • 劳动力
  • 贫困
  • 建档
  • 立卡
截至今年4月底,贵阳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460人,通过就业扶贫援助专岗安置2411人。 找准促进就业的着力点,贵阳市提高政策落地精准性,助力稳就业保民生,全市就业形势平稳向好。 截至今年5月18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676人,实现就业创业17905人,就业率为95.8%,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5458人,实现就业创业5210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