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紧盯乡村振兴新战略,以“真情帮扶、促进增收、就业脱贫”为己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着力提升服务效能,科学筹划,稳步推进转移就业,实施精准扶贫,打好就业脱贫这场“硬战”。
一、 实施点对点送工服务,助力返岗复工。“带上行李和身份证,明早9点乘坐镇上安排的返岗专车。”前不久,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安稳村村民何云素接到镇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她乘车到位于重庆主城的广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之前一直在犹豫是不是回乡就业,这次下定了决心。”何云素说,主城离家也不远,可以照顾家庭,收入也和在外地打工差不多。据了解,为了打通返岗路全区组织返岗专车为市级重点电子企业送工2264人,送工率、完成率均为全市第一;组织车辆137车次“点对点”运送农民工到广东、浙江、江苏、云南、四川等地集中务工6000多人。
二、 开展就业援助和推介活动,着力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重庆市綦江区搭建平台收集全区3000余名待就业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信息。同时,把全区200多家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也纳入进来,进行劳务双方供需对接。对区属重点项目、区属工业企业新招聘綦江籍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职工,区里分别给予企业200元/人、劳动者300元/人、人力资源机构100元/人的一次性用工奖补。位于綦江工业园区的重庆共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复工复产,并在一个月内将产能由50%提高到90%。产能快速提高的背后,是充足的用工保障。“人社部门为当地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渠道,也保障了我们的用工需求。”公司相关负责人李鹏介绍说。“在家门口找工作,这是打工以来头一回。”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三台村贫困户吴显桃说,这些年一直在广州打工,因疫情滞留在家。经过参观企业、接受面试、询问待遇等环节,她决定留在永和齿轮务工,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
三、 开展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技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庆市綦江区依托定点培训机构为有意愿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使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提升就业能力。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永和村王邦平家是因病致贫的典型。为了给妻子治子宫癌,家里欠下巨额债款;屋漏偏逢连夜雨,多年操劳的王邦平妈妈也因得了癌症倒下。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王邦平必须要撑起这个家。“妈妈生病后,我就把黄沙水库征地补偿款拿去做了手术,剩下的作为养殖场的启动资金,买了鸡、鸭幼苗和玉米。” 王邦平坦言,虽然刚开始在养殖路上走了很多弯路,但是自己一直没有放弃。经过三年多的摸爬滚打,参加创业技能培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今年我喂了200多只鸭子,还有50只鸡和50只鹅,每只鸡、鸭能有10元补助,通过电商平台极大拓宽了鸡鸭销售渠道,发展产业更有动力,也有了盼头。”王邦平乐呵呵地说。
截自目前,重庆市綦江区已安置2411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1211人,并将公益性岗位作为贫困劳动力的托底性岗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781人,重点送工贫困劳动力349人,新建5个累计6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