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准确把握新任务新形势新挑战,创新方式、精准施教,分级分类全覆盖培训,精准弥补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努力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普洱扶贫铁军”。2018年以来,全市共举办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290余期,培训脱贫攻坚“五类干部”37.63万人。
普洱市脱贫攻坚培训会现场。
突出政治性,高位推动“定调子”
普洱市把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印发《关于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把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总布局,纳入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责任,深化各级各部门对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
普洱市脱贫攻坚暨项目规划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现场。
突出精准性,锁定对象“划圈子”
按照脱贫攻坚机制和干管权限,建立市级统筹谋划、部门分块负责、县级重点培训、乡镇兜底培训的分级联动机制,普洱市精准锁定地方党政干部、扶贫系统干部、行业部门干部、帮扶干部、贫困村干部,开展普洱市脱贫攻坚暨项目规划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普洱市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动员部署暨驻村工作队员培训班。其中,市、县(区)两级培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1.78万余人次、扶贫系统干部1.48万余人次、行业部门干部1.99万余人次、帮扶干部9.45万余人次、贫困村干部14.07万余人次、其他人员8.86余万人次。
院士专家手把手培训。
突出多样性,整合资源“搭台子”
普洱市坚持守正创新,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拓宽培训途径,加强与科研院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由院士专家手把手指导,把课堂设在田间,把学习放在地头,实现技能、生产“双丰收”。
此外,普洱市还用活“互联网+”,以视频直播方式举办脱贫攻坚“大讲堂”108期,培训33.05万余人次,打通一线扶贫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畅通“外援渠道”,依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浙江大学等对口帮扶、结对帮扶平台,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云南省普洱市脱贫攻坚培训班,以“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培训53期8200余人。
镇沅县深度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现场。
突出针对性,务实管用“强里子”
普洱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针对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精心设置课程,把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土专家”“田秀才”请上讲台,灵活运用案例研讨、实战锻炼、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培训。其中,镇沅县《培育脱贫“动能”激活致富“本能”》案例,作为全省典型先进事例成功入选全国60例先进典型。
院士专家手把手培训。
突出纪律性,从严管理“扎笼子”
普洱市把从严治教的要求贯穿到培训全过程,积极探索运用师生“双向培训评价考核”机制,将原来的单向式考评向双向式测评转变。教师通过闭卷考试、随机提问、研讨交流等形式评价学员学习情况,学员通过参与调查问卷、手机信息反馈等方式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有效实现了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突出实效性,助力脱贫“摘帽子”
普洱市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学习成效的转化,把干部教育成效体现在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上,体现在帮助群众增收上,体现在脱贫攻坚的成效上。自普洱市开展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来,9个贫困县中已有5个摘帽,累计脱贫44.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26%下降到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