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落户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陕西康之宁玩具礼品有限公司拿到了安康市政府发放的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一次性奖补资金,有整整100万元。
“我县企业能获得奖补资金实在令人鼓舞,也让我们发展毛绒玩具文创这一新兴产业更有底气。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正在成为旬阳新兴产业、扶贫产业、富民产业的主体。”旬阳县县长陈红星说。
众志成城齐攻坚
“大力兴办以毛绒玩具文创业为主的新社区工厂富民产业,是全县实现‘两业’全覆盖的重要抓手。全县上下齐动手,力争每镇发展2—3家新社区工厂,让群众安居乐业、工厂健康发展、社区繁荣稳定。”旬阳县委书记梁涛说。
旬阳县成立了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会商解决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讨、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有效保障毛绒玩具文创产业顺利发展;将新社区工厂及毛绒玩具产业发展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以严格考核倒逼工作落实。
随着旬阳县《关于推进毛绒玩具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社区工厂及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考核办法》的出台,旬阳县委、县政府大胆拓展招商思路,采取领导外出叩门招商、旬阳县招商局驻常州分局驻点招商、落户企业以商招商、交流干部邀请客商等多种方式开展招商。
2018年3月14日,安康睿峰玩具礼品有限公司总部落户旬阳县。作为首家落户旬阳县的毛绒玩具文创企业,它如一颗种子,在县、镇、村三级的呵护下落地、生根、发芽、成长。
同年4月,陕西康之宁玩具礼品有限公司总部在旬阳县四海逸家社区落户。这家以出口为主的文创企业,工厂占地1.5万平方米,先后在旬阳辖区内建设毛绒玩具厂7个,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吸纳一大批劳动者在这里稳定就业。
第三家、第四家……截至2019年3月,全县累计建成投产毛绒玩具文创企业15家。仅仅一年时间,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已成为旬阳县发展最快的扶贫产业和富民产业。
政企同心创新业
“多亏了旬阳县政府的鼎力支持和‘保姆式’服务,我们才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工厂建设。我一定办好厂子,让贫困乡亲在家门口有业就,走上幸福安康的大道!”3月8日,在安康苏锦阳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开工仪式上,公司董事长蒋瑞典说。
蒋瑞典在旬阳县小河镇和桐木镇办起了两家毛绒玩具厂。厂里有缝纫机、绣花机、充棉机等生产设备250多台,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初步形成了年产500万只毛绒玩具的规模,带动就业180余人。
自2018年大力发展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以来,旬阳县各部门从招商落户、企业登记、建设施工、招工用人、岗前培训、申报纳税、金融服务等各个环节全程提供优质服务,让企业“拎包入住”、专注发展。旬阳县人社局局长曾胜昔再三叮嘱工作人员:“我们时刻要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客商及企业服务好,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
同时,旬阳县配套出台了12条扶持政策,设立500万元毛绒玩具产业发展基金,帮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旬阳县已为6家新社区工厂提供小微企业创业贷款贴息1100万元,为7家新社区工厂争取“新社区工厂贷”530万元,争取苏陕协作补贴485万元、岗前培训补贴31.74万元,协助办理出口退税70余万元。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让更多的企业在旬阳县“落地生根”。
扶贫工厂笑声朗
一大清早,段家河镇的金水湾新社区工厂里传来朗朗笑声,给这个新社区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我做梦都没想到,不光在家门口当上了工人,过年还能收到老板的‘红包’。在这儿干活不错,顾家又顾娃,每月还能挣2000多元。”段家河镇薛家湾社区村民龚德燕说。
8个月前,龚德燕成了新社区工厂的一名工人。她上班的地方就在自家楼下,是安康睿峰玩具礼品有限公司在段家河镇金水湾社区建立的分厂。工厂的100名员工都是附近的村民,其中70多名贫困人员和龚德燕一样,在这里实现了就业增收。
每年,旬阳县都有10万余人外出务工。与此同时,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对此,旬阳县人社局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因社区制宜,将社区内闲置的校舍、社区活动室利用起来,采取宜建则建、且改则改、宜租则租的方式,实现闲房变厂房、农民变工人、无业变就业。
“自从有了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社区里的留守人员有业就、有事干、有钱赚,社区管理也方便多了。”旬阳县白柳镇镇长曾秉国深有感触。
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已培育毛绒玩具、农产品深加工、电动平衡车等多个领域的新社区工厂38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已吸纳1200多人实现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近500人。(屈先奇 张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