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贵州南明:精准扶贫再发力 小康路上“手牵手”

2019.07.31

精准扶贫再发力 小康路上“手牵手”

——南明区开展对口扶贫工作一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以来,南明区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相继到普安县、修文县、长顺县鼓扬镇、望谟县石屯镇、罗甸县龙坪镇等对口帮扶地走访调研,慰问贫困群众,了解贫困状况,谋划脱贫举措。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南明区全力统筹部门力量,发动社会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市场、大就业带动工程和教育、医疗助推工程,落实省、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工作部署。

产业扶贫先行 激活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能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内生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是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稳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

秉持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的理念,南明区加强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使用和有效管理,确保资金用在见效快、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上,最大限度发挥产业扶贫资金效益。2016年以来,南明区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700万元,支持普安县、长顺县鼓扬镇、望谟县石屯镇、修文县实施脱贫产业项目。目前,普安县红星村农旅一体化项目、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生态药蜜科普体验谷项目等帮扶项目带动效果已经初显。

普安县红星村自然风光秀丽,是猕猴桃种植基地。在实施红星村农旅一体化项目中,南明区投入近400万为红星村修建了凉亭、步道等,并对周边道路进行绿化。环境改善后,到红星村旅游的游客倍增,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当地农户稳定增收。

截至目前,南明区支持对口帮扶地实施产业项目23个,受益群众达3201户15406人。

市场扶贫发力 让产品变商品

南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出,要发挥省会核心区作用,持续抓好大市场带动大扶贫,强担当促发展,强化对口帮扶,更好地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大部分贫困地区农产品量小、分散,加上缺乏技术、资金、供应链等关键支撑因素,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扶贫工作中,南明积极倡导“市场扶贫”理念,通过多方联动、化繁为简,为贫困地区农产品牵线搭桥,实现农产品直达消费终端,以消费促进生产,更好地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增产增收,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在南明区的协调下,辖区惠民生鲜、星力超市、农投惠民等39家超市和新路口农贸市场都设有农产品销售专区,销售帮扶地的农特产品。今年上半年,南明区惠民生鲜超市销售帮扶地农特产品1815余吨,销售金额3407万元;销售全省农产品7800吨,销售金额约12600万余元。

产销对接永无止境。当前,辖区星力超市拟与石屯镇签订盐水面销售协议,现正在协商细节;新路口农贸市场正在与望谟县石屯镇对接“黑毛猪”产销事宜;区商务部门正在与中石化电商企业对接,打通石屯镇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

就业扶贫蓄力 助推家庭脱贫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今年以来,南明区围绕人员需求量大、门槛相对较低的辖区重点企业,收集筛选近万个岗位信息推送到帮扶地,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此外,南明区先后组织老干妈、市家政服务协会、吉利汽车等110余家企业赴望谟县、普安县开展专场招聘会5次,推荐84人到南明就业。其中,望谟县71名、普安县7名、长顺县6名。

针对帮扶地大部分群众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等实际情况,南明区先后组织相关专家到帮扶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21期,为1278名帮扶地农村劳动力和贫困劳动力提供家政、种养殖、中式烹饪等服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就业本领。

除了产业、市场、就业扶贫外,南明区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要求,有序推进教育医疗带动工程。在教育扶贫方面,今年以来,组织帮扶地100位小学干部和教师赴上海培训;派出353名老师到结对帮扶学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援助帮扶地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组织医疗义诊队到望谟县石屯镇、长顺县鼓扬镇开展义诊3次;从南明区医院选派一名中医骨伤科主治医师,驻点帮扶鼓扬镇中心卫生院;向石屯镇卫生院捐赠扶贫资金15.1万元,为其配置变压器。

脱贫攻坚加油干,力拔穷根奔小康。南明区正以时不我待、开拓进取的精神,全力以赴帮助对口扶贫地谱写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新篇章,让贫困群众笑得更灿烂、过得更安康。(通讯员 袁娟)

  • 扶贫
  • 南明区
  • 帮扶
小康路上“手牵手” ——南明区开展对口扶贫工作一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以来,南明区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相继到普安县、修文县、长顺县鼓扬镇、望谟县石屯镇、罗甸县龙坪镇等对口帮扶地走访调研,慰问贫困群众,了解贫困状况,谋划脱贫举措。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南明区全力统筹部门力量,发动社会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市场、大就业带动工程和教育、医疗助推工程,落实省、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工作部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