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来,屏山县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围绕“六个一批”,即建平台,推荐就业解决“一批”,“送岗位,政策兜底安置一批;办培训,积极造血提升“一批”;强服务,转移就业帮助一批;优环境,扶持创业带动一批;防风险,援企稳岗稳定一批”,做好做活“稳就业、促就业、扶就业”三大文章,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建平台,推荐就业解决“一批”。积极搭建对外劳务协作平台,建立与浙江、北京、新疆等省市跨区域劳务协作关系。一是搭建东西劳务协作平台。在海盐县建立了屏山县首个驻外劳务工作站,搭建海盐企业和屏山务工人员供需对接平台。屏山—海盐两县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多次对接,两县人社局开展互访4次,开展东西劳务协作技能培训8期529人,举行东西劳务协作招聘会2场,达成就业意向271余人,组织输转191名劳动力到海盐企业就业,其中贫困户157人。严格落实了输转海盐贫困劳动力最长一年600-1000元的稳岗补贴,坚持每个月兑现一次,上半年兑现稳岗补贴97人46万元。对在县外务工并在乡镇备案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和求职创业补贴,目前已兑现贫困户41人,兑现资金2.84万元。二是搭建北京大安山、木城涧煤矿劳务协作平台。从2000年起,我县与北京大安山煤矿、木城涧煤矿建立长期劳务协作关系,成立了北京大安山流动党支部,聘请两名人员兼任我县驻北京大安山煤矿管理员,协助处理屏山籍务工人员的招工入矿、管理费结算、事故处理、提供维权咨询服务。三是搭建新疆兵团劳务协作平台。持续推进新疆农十师184团劳务协作关系,扶持和发展一批劳务中介组织和农村务工带头人队伍,引导农民工到新疆农十师184团采摘棉花、辣椒,实现季节性务工输出。开展与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4团,农四师36团双向劳务协作深度对接,并就屏山—新疆两地搭建劳务输转桥梁、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目前已经组织输转78名劳动力(其中:贫困户8人)到新疆务工,预计在9月底,劳务带头人将组织400名劳动力到新疆务工。
送岗位,政策兜底安置“一批”。一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通过做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拓展就业见习基地,加大创业培训力度,严格落实各项补贴等,全力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个,青年就业见习7人;支持4名大学生创业,兑现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4万元。二是加大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通过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严格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建立城镇零就业家庭信息资源数据库等措施,积极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充分就业。安置城镇公益性岗位 284人,兑现岗位补贴125.64万元。新办就业失业登记证145本,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28人。完成灵活就业备案登记1250人,兑现2018年度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93人36.73万元。三是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安置坚持救急解难的原则,优先用于安排大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贫困劳动力。在原已开发的1696个岗位的基础上,全县15个乡镇新开发岗位1404个,累计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3100个,上岗3096个,安置残疾贫困劳动力133人,其中2019年利用东西劳务协作资金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上岗1050人,其中残疾贫困劳动力75人。四是推进就业扶贫载体建设。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乡入村设立生产点、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完成17家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车间初审工作。
办培训,积极造血提升“一批”。一是建立需求台账。对全县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以及培训需求进行全面摸底,按照不同培训需求分类进行汇总建立台账,分期分批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培训;二是加强培训机构监管。出台《关于对定点培训机构实行“数字化考核”的通知》屏就发[2019]8号文件,加强培训机构监管,实行末位淘汰退出考核机制,考核结果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名,采取末位淘汰制的方式择优选择前5名承担我县培训工作,其中考核分数低于60分的,不再承担我县培训工作,3年内不再受理该机构的备案申请。三是提高培训针对性。结合贫困劳动力的不同培训需求,精准设置家政服务、电工、焊工等针对性强、实用而且接地气的培训专业,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法,利用农闲时节将培训送到贫困户家门口,让有培训需求的贫困户可以随时、就近就地参加免费培训,提升自身就业技能,真正实现“培训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2019年来全县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共43期,培训劳动者2222人,建卡贫困户1758人。
强服务,转移就业帮助“一批”。一是抓实“一库五名单”。按季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和贫困家庭劳动力信息,按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每季度装订成册并在V2系统中进行动态更新,做好与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平台的对比复核工作,做实全县贫困劳动力统计数据。全县农村劳动力系统已实名制登记118251人,其中农村贫困劳动力26468人。二是抓好送岗下乡活动。以“春风行动”等大项招聘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用工平台,2019年举办“园区企业专场招聘会”“送岗位信息下乡入村”“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各类就业扶贫招聘会16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102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64人,发放招工宣传资料8449份,提供就业岗位3305个。三是抓细临港用工服务。提供一站式招聘服务,全力做好入职工作。除市级优惠政策外,对输转到临港就业的屏山籍劳动力,按贫困截止目前已兑现补贴4.23万元,享受补贴人数104人,其中贫困户37人。同时乡镇出台了按200—1200元/人.月的标准对入职临港企业稳岗人员的补贴政策,引导鼓励劳动力外出就业。通过多措并举,2019年来实现到宜宾临港智能终端企业就业141人,其中贫困户34人。
优环境,扶持创业带动“一批”。一是提升队伍素质。采用“一对一”精准培训模式,对全县基层就业经办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一线基层干部就业创业服务水平。二是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建立了屏山“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平台,同时,积极发挥报刊、网站等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宣传返乡创业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事迹。三是建立返乡创业数据库。积极收集返乡创业人员信息,对全县就业创业数据开展分析调研,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建卡贫困劳动力和近五年内返乡创业企业名录。四是开展创业活动。组织参加宜宾市第三批“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我县3名创业者脱颖而出,被评为第三批“宜宾市创业之星”。五是加大创业扶持。出台了《关于印发《屏山县促进返乡下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屏府办函〔2019〕16号文件,积极支持农民工、农村致富能人和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创业。2019年来发放贷款34户金额363万元,其中发放返乡创业贷款26户246万元,占贷款总人数76.4%,兑现贷款贴息16.73万元。
防风险,援企稳岗稳定“一批”。一是加强失业保险政策宣传。深入实施“失业保险惠企政策进企业”行动,进园区、进企业开展宣传,做到群众知晓政策、企业吃透政策、职工受益政策,尽可能让每户企业知晓政策。二是加强基金风险防控。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监管,从严把牢基金风险防控,从受理、初审、复审、审计、发放、检查,做到定岗、定人、定责,相互监督、层层审核。开展稳岗补贴不定期自查自纠工作,督促企业按财务规范使用资金,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三是按时足额支付失业保险各项待遇。在严格按照政策核定失业人员待遇的同时,保证失业人员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兑现。2019年发放城镇失业人员131人539人次失保金71.54万元,代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22.99万元;发放失地农民1141人失业保险金910.92万元,代缴1109人基本医疗保险费 281.77万元,切实维护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四是落实补贴政策。严格落实好稳岗补贴政策,坚持实行走访、季报、自查“三项制度”,确保基金规范使用、安全高效。严格执行人社部、省、市《护航行动》要求,对失信企业和僵尸企业不予发放补贴。核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