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州市人社部门在养老保险扶贫中,以社保制度全员覆盖为“始”,以待遇享受不漏一人为“终”,深入推进养老保险扶贫“全覆盖”。2018年,该市共为符合条件的41060人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410.6万元,实现了“不漏一人”;为38186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待遇4719.9万元,实现了“不差一分”。2019年1月,随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精准扶贫做法入选2018年度全国20个“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为湖北省唯一上榜案例。
建立“一单一档一考”制度,提高政策执行力。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目标,加强监督考核,提高政策执行力。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清单。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工作总目标是实现“三个100%”,即,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60周岁以上人员养老待遇发放率达到100%、地方政府为贫困人口代缴最低档次100元保费到位率达到100%。二是建立实绩登记档案。实行“月报季评”工作机制,即,一月一通报,每月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一季一讲评,每季度召开一次讲评会,交流工作经验,相互学习提高。通过持续性、渐进式的工作方式,层层传导压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三是开展年终综合考评。一方面,将社保扶贫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考核重点指标“社保综合指数”中,促进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另一方面,将社保扶贫工作作为基层单位以及干部年终评优、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工作氛围。
落实“三个一批”措施,实现扶贫全覆盖。对扶贫部门提供的人员信息“照单全收”,精准落实社保扶贫政策。一是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解决一批。该市以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为契机,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宣传单、横幅等多种媒介,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保扶贫政策进贫困户”宣传活动,积极引导贫困人员参保,通过这种方式将大部分贫困人员纳入进来。二是开展“大数据比对”解决一批。一方面深入查找未参保人员,主要包括三类人员,在校学生、现役军人、外出务工人员。另一方面深入查找未享受待遇人员,包括三类,失踪、失联、已死亡人员;当地无户籍信息、无二代身份证或身份证信息有误的人员;有智力障碍、不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人员。该市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及时与贫困对象联系,将这部分人员“纳进来、保起来”。三是开展“上门服务”解决一批。还有一小部分人员,主要是残疾人、五保户,这部分人员不在当地居住,也没有联系方式。该市组织100多个工作专班,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摸清找准了他们的相关信息,解决了最后的“死角”问题,先后将500多人纳入参保范围,享受养老待遇。
推行“舒心暖心安心”服务,提升经办服务能力。一是推行舒心服务。统筹推进“一网覆盖、一次办好”改革,通过疏堵点、堵漏洞,优化经办流程。加快“互联网+人社”建设,推出了“代扣代缴”服务,使用手机滑动指尖即可完成缴费。取消了领取养老待遇集中认证,开通了微信“刷脸”认证服务或者上门服务。完善了信息系统,为参保贫困群众做好分类标识。二是推行暖心服务。2018年,该市第三次调整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80元提高到103元,年平均养老金达1380元,切实将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推广使用社会保障卡发放养老金,每月15日前养老金按时发放到位。三是推行安心服务。该市人社系统组织开展“转作风、防风险、优服务”行风建设行动,在经办服务窗口摆放满意度评议“二维码”,主动接受服务对象实时评价;组织开展人社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用作风建设成果,促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让贫困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来源: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