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江西永新:发展三类扶贫车间促就近就地就业

2019.03.22

江西省永新县通过创建分厂式、分散居家式、合作社式三类扶贫车间,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该县共建设扶贫车间34个,吸纳3612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448人,人均年增收7000元。

永新县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乡镇、村创办分厂或加工车间,引导贫困劳动力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来料加工制造等业务。该县宏展电线有限公司在龙田乡创办加工车间,带动附近24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同时,永新县引导企业在闲置的农家庭院、民居民宅设置分散加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采用计件付费的方式,就业灵活性高。该县台岭乡组织不愿离家就业、无固定收入的贫困劳动力从事饰品、挂件等手工工艺品居家生产,通过灵活的务工形式,盘活了贫困劳动力资源。

永新县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劳动力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入股,获取保底金、分红、工资等收入。该县高市乡塘内村创办了鹏华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猕猴桃、火龙果等果树种植产业,带动贫困劳动力脱贫。 (肖婕 杨晓羟)

  • 车间
  • 扶贫
  • 劳动力
  • 贫困
西省永新县通过创建分厂式、分散居家式、合作社式三类扶贫车间,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该县共建设扶贫车间34个,吸纳3612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448人,人均年增收7000元。 永新县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乡镇、村创办分厂或加工车间,引导贫困劳动力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来料加工制造等业务。该县宏展电线有限公司在龙田乡创办加工车间,带动附近24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同时,永新县引导企业在闲置的农家庭院、民居民宅设置分散加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采用计件付费的方式,就业灵活性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