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

农民工留下来的意愿更强了——甘肃省劳务大县秦安县寻找就业新方式

2019.02.21

尽管传统观念认为“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但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早已进入外出人员返城的高峰期。大年初十,该县的汽车站和高铁站从早上8点起已人满为患,到处是拎着大包小包的务工人员。

据统计,2019年春节前,秦安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达7.6万人,年后从大年初七到大年初十,每天的客流量均已过万,与2018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50%以上的务工人员已经返岗。

秦安县是一个劳务大县,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返乡的人员当中,一部分人没有再出去的打算。在福雨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扶贫车间,记者见到了包装工人王玲霞。43岁的她去年在兰州打工,今年初七开始就在车间内工作,负责地膜成品的包装。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留在家里上班,就能每天接送孩子,很方便。”王玲霞说。

“留下来”的底气,更多显示在薪资上。王玲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车间采用计件工资,包装一件产品25元,这样一来,她每日可挣至少150元,每月工资在3500元左右。

“随着本地企业不断发展,劳动力向内陆的转移趋势明显,农民工留下来的意愿更强了。”秦安县副县长于剑锋说。

以生产地膜为主的秦安福雨塑业集团,便是本地发展迅猛的企业之一。3年内,该企业成功申报专利15项,用工人数从几十余人上升到128人,生产规模扩大近一倍。

该企业负责人陈二虎介绍,生产地膜需要经过搅拌、塑化、成型、包装、输送五个步骤。其中,塑化成型由公司自己研发的机器替代工人,操作机器的工人月收入可达7000元;其余岗位的平均薪资也有3500元。

“生产规模扩大,员工对薪资收入满意,自然不会离开。”陈二虎说。目前,公司返岗率已达到90%以上,技术工人的返岗率超过95%。

近年来,从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到办好扶贫车间、就近就地就业,秦安县走出了一条促就业的“新路子”。县城里,遍布大街小巷的快递、外卖业务已逐步由农民工承担;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护工及家政服务日益红火;受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进入农业合作社务工,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

2018年,秦安县城镇新增就业近6000人,新增创业返乡人员累计达到2.96万人,带动就业4.9万人。于剑锋介绍,秦安县还将依托天平高速、引洮工程等项目建设的有力时机,加强对接,创建更多创业基地和扶贫车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赵泽众)

  • 农民工就业
车间采用计件工资,包装一件产品25元,这样一来,她每日可挣至少150元,每月工资在3500元左右。 “随着本地企业不断发展,劳动力向内陆的转移趋势明显,农民工留下来的意愿更强了。”秦安县副县长于剑锋说。 以生产地膜为主的秦安福雨塑业集团,便是本地发展迅猛的企业之一。3年内,该企业成功申报专利15项,用工人数从几十余人上升到128人,生产规模扩大近一倍。 该企业负责人陈二虎介绍,生产地膜需要经过搅拌、塑化、成型、包装、输送五个步骤。其中,塑化成型由公司自己研发的机器替代工人,操作机器的工人月收入可达7000元;其余岗位的平均薪资也有3500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