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的阿不力米提·艾合买提从未想过,一辈子 “土里刨食”的他会走进工厂, 成为拿工资的技术工人。
阿不力米提·艾合买提家住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当地农民世代务农。 人均耕地少、 土地产出低等原因, 令当地人难以走出贫困。
“全家人吃喝、 花费都得靠地里的收成, 日子一直紧巴巴的。”阿不力米提·艾合买提回忆, 全家4亩玉米地, 收成好时年收入近1万元, 但这些年有两个孩子读书,“压力挺大的”。
2017年, 安徽海螺型材有限公司在皮山县工业园区正式投产,在当地大量招聘工人, 阿不力米提·艾合买提闻讯赶来报名。 尽管没有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 但经过企业免费培训, 他很快成为生产流水线上的一员。
没多久, 阿不力米提·艾合买提顺利转正,收入也从最开始的每月1000多元涨到3500元。 领悟力强、又肯吃苦钻研的他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带了3个徒弟。
企业负责人余招友介绍,已有600余名当地居民在海螺型材公司就业。为帮助他们快速转型为成熟产业工人,公司从内地调派多名管理经验丰富、操作技术过硬的人才前来指导。 从工作服的穿着标准、上下班打卡计时,到操作流程规范可溯, 每道环节都有一对一培训。每年,公司还选拔20名优秀员工去乌鲁木齐进行培训。
“一个人稳定就业, 一家人就能实现脱贫。” 安徽省驻新疆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张明说。为此,他们不断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多措并举吸引企业进驻,着力帮助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安徽援疆还以 “龙头企业+贫困户”发展模式,吸引了包括海螺型材有限公司在内65家安徽劳动密集型企业赴皮山县投资兴业,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建筑建材、商贸物流、 旅游等产业。 目前, 已有32家企业正式投产运营, 吸纳千余名当地农民就业。
“虽然从运输距离上看, 企业每吨原材料增加了200多元成本,但皮山县劳动力充足,解决了企业最头疼的招工难问题。”余招友说,预计 “十三五”期间可吸纳本地就业人口1500余人。
除此之外,安徽省援疆前方指挥部还实施 “千人赴皖就业计划”,不少新疆农民子女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安徽合肥、淮北、安庆等9个城市15家企业务工。 目前, 已有组织转移3111人赴皖务工就业。
张明介绍,今年安徽省推动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万户贫困家庭 “一户一就业”, 在当地培养了一批产业工人,力促皮山县51个村11413户共计43925人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