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湖南娄星:贫困户抢着摘“贫困帽”

2018.11.27

今年10月,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丁祝村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主动在脱贫验收表上签名, 退出贫困户序列。 贫困户这顶 “帽子”,以前不少村民抢着戴, 现在纷纷抢着摘。

丁祝村为省级贫困村, 共950户32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91人,贫困发生率3.3%。全村贫困户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45人,占贫困人口比例49.5%;患重病、长期慢性病, 残疾对象18人, 占贫困人口比例19.8%。受自然条件和劳动力素质制约, 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发展能力弱, 基础设施欠账多, 脱贫难度大。

2017年, 娄星区人社局开始在丁祝村驻村帮扶。 他们坚持把扶贫与扶志、 扶智相结合。 一手抓产业和就业, 一手抓村集体经济收入建设, 扎实推进到村到户到人精准扶贫行动,助力丁祝村脱贫攻坚。

为推进就业扶贫, 娄星区人社局开发乡村巡防巡护、 保洁保绿、水源管理等公益性岗位, 在未脱贫的19户48人中, 安置11户11人在村内就业, 每人每月可领600元岗位补助。 为村内有劳动能力的16个贫困人员在娄底市内、 长沙等地找到就业岗位, 并提供来回的车费补助。

娄星区人社局先后投入产业帮扶资金53万元, 确保 “户户有增收项目、 人人有脱贫门路”。 区人社局帮扶贫困户朱文杉从事电商经营,让他在京东电商平台累计赢利10余万元。 向全村贫困户发放鸡2060只, 猪112头, 牛9头, 并对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殖进行奖补, 多种多养多补, 盘活闲置土地100余亩。帮扶扶贫责任人为贫困户栽下205棵红心蜜柚脱贫 “摇钱树”。 建起一个装机容量6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收入归入村集体经济。 利用水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生态农庄钓鱼基地, 以 “基地+贫困户” 帮扶模式, 每年保底分红, 让贫困户年年有固定收益。 如今, “吃山野土菜,观丁祝风光” 成了丁祝村生态发展的新理念。

为加强教育引导, 娄星区人社局在该村举办 “人穷志不穷, 脱贫靠自身” 脱贫攻坚表彰大会, 对脱贫户进行表彰, 鼓励先进, 鞭策落后。 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引导贫困群众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变 “要我脱贫” 为 “我要脱贫”。 帮扶14人参加教育扶育,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辍学。 帮助2人参加雨露计划, 帮扶2人参加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 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

通过帮扶, 丁祝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已达2万余元, 贫困户谢杨年收入更达到了40862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由46户91人减少到4户13人。 村集体经济收入6.6万元,如期达到贫困村出列标准。

如今的丁祝村, 路到组、 水到户, 瓜果蔬菜满枝头, 村内就近能务工,再也不戴 “贫困帽”了。(付卫华

  • 贫困户
  • 贫困
  • 脱贫
  • 帮扶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丁祝村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主动在脱贫验收表上签名, 退出贫困户序列。 贫困户这顶 “帽子”,以前不少村民抢着戴, 现在纷纷抢着摘。 丁祝村为省级贫困村, 共950户32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91人,贫困发生率3.3%。全村贫困户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45人,占贫困人口比例49.5%;患重病、长期慢性病, 残疾对象18人, 占贫困人口比例19.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