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侣是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顺场乡群福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8月, 他参加完贵阳市白云区人社局组织的岗前职业技能培训,被推荐到白云区俊发城的建筑企业,当了一名劳资专管员, 转正后, 他月工资可以拿到近5000元。
如今, 还有不少人像黄先侣这样, 不属于贵阳市户籍, 但就业创业受到贵阳市人社局扶助, 一举摘掉 “穷帽”。
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 贫困面积最大、 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 贵州无疑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如何打好脱贫这场硬仗, 贵阳市勇当排头兵。 贵阳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深度挖掘就业岗位, 今年, 为全省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6.8万个, 为省内其他市州劳动力开展统筹培训8005人,帮助27335名省内其他市州来贵阳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数字背后, 是贵阳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辛劳的付出。
建立登记制度 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
“您好, 我是贵阳市花溪区阳光社区的一名协理员, 我叫李凌云。 请问您是否还在XX酒店就业? 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您有培训需求吗?” 了解外来贫困劳动力在辖区的就业情况,是贵阳市花溪区阳光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李凌云当前的重点工作。通过对来筑就业的省内贫困劳动力不定期跟踪, 李凌云会将采集到的最新信息及时更新到贫困劳动力专档中, 并根据贫困劳动力需求提供就业服务。
为精准掌握来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向和需求, 贵阳市人社部门在市、区 (市、县)、乡镇 (社区服务中心)、村 (居)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了来筑贫困劳动力登记制度, 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及收入状况、 就业创业意愿、 培训意愿, 为就业扶贫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深挖就业岗位 让贫困劳动力有增收之源
有岗位才有就业, 有就业才有收入。 虽然人社部门自身无法创造岗位, 但可以深挖就业岗位、 开展职业介绍。 为最大限度吸纳省内其他市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贵阳市人社部门多措并举开发就业岗位:一是加强与各类产业、 工业园区对接, 围绕特色种养殖、 农产品深加工、 休闲农业、 农村电商、 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挖掘就业岗位。二是广泛收集各级党政部门、 社会团体、 公益组织、 国有企业开发的辅助性、 临时性岗位, 以及各类市政工程、 重点工程非专业性岗位。三是依托人力资源公司、 家政公司等机构,开展政企劳务协作。
“岗位信息采集后,我们筛选出针对性强、 需求量大、 就业率高的岗位, 按月将用工信息发送给各市州人社部门, 并层层传递到贫困劳动力手中。 对来筑的贫困劳动力中有就业需求但还没有就业的贫困人员, 我们实施精准服务, 推荐就业岗位不少于3次。”贵阳市就业与职业技能开发中心主任刘锡秋说。
来自黔西南州望谟县郊纳镇的农村劳动力, 普遍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低、 无技能或技能水平偏低。为此, 贵阳市人社局重点采集了普工、 保安、 保洁、 餐饮服务员等工种发送给郊纳镇。 郊纳镇在村里发布招聘信息、 入户宣传, 提高求职人员的知晓率。 今年以来, 贵阳市人社局共收集10家企业的用工信息,为望谟县提供就业岗位597个。
为提高岗位匹配度和职业介绍成功率, 贵阳市人社局建立了岗位基础信息采集审查制,坚持谁采集、谁审核、 谁负责的质量负责制, 做到信息推荐有人管、 求职服务有人跟、 匹配质量有人抓。 同时, 该局建立本地服务全省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台账和全省贫困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台账, 并对两个台账实施动态管理。
贵阳市人社部门鼓励中介机构跨市州开展针对贫困劳动力的招聘活动, 积极吸纳全省贫困劳动力来筑就业。 今年以来, 贵阳市人社局先后赴黔南州都匀市和长顺县、 黔东南州黎平县和天柱县、 安顺市平坝县和紫云县等地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9场, 提供2.3万余个就业岗位, 助推贫困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 (下转第二版)
开展技能培训 贫困劳动力有增收之力
“我在这里不仅能参加免费技能培训,还有免费车辆接送,提供住宿。”家住黔西南州望谟县石屯镇喜满村的王光吉今年25岁,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技能,王光吉一直就业不稳定。当得知贵阳市举办挖掘机技能培训班,一直想到省会闯荡的王光吉,马上报名参加。
贵阳市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与贫困县的对接,围绕贵阳市产业结构及贫困县经济发展需求找准培训帮扶的契合点。贵阳市对打算在贫困县当地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积极配合当地人社部门开展技能培训;当地如果没有教学条件,则提供培训机构、培训师资等方面的支持。
为了破解大部分贫困劳动力无法稳定就业的难题,贵阳市扩大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全员培训的覆盖面。凡是符合条件的贵州省内农村劳动力,均可在贵阳市参加政策性补贴培训。
贵阳市人社部门根据贫困劳动力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对拟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其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对在家务农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高农业实操水平;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训和创业实训,提高创业成功率。
完善合作机制 省内协作持续发力
今年8月9日,贵阳市人社局组织召开了贵州省内“8+2”就业扶贫合作座谈会。会上,各市州人社部门参会人员热烈讨论,达成10条合作共识,并拟定了贵州省内“8+2”就业扶贫合作框架协议。
贵阳市人社局不断完善与各市州人社局的合作机制,强化省内劳务协作,压实责任,精准发力,强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针对部分贫困劳动力年龄偏大、就业能力弱、转移就业难度大且不能外出务工的现状,贵阳市人社局鼓励引导贵阳企业赴其他市州创办公司 (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居家或就地就近就业。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丹寨、普安建立种植基地,共带动290户农户发展种植业;贵州妙手穿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毕节市纳雍县、黔东南州丹寨县,通过回购产品、与合作社合作等方式,带动80余人就业。
强化对口帮扶促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为了更加精准帮扶贫困县(乡镇),贵阳市各区(市、县)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并按照一县一策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帮扶方案。
贵阳市观山湖区人社局利用黔东南州黎平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时机,组织贵州吉利汽车等20家企业,在黎平县举办脱贫攻坚专场招聘会。这场招聘会吸引近4000人求职。
贵阳市白云区对帮扶地区全面开放劳动力就业市场,搭建岗位信息、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等共享平台,截至目前已提供岗位1.4万个。
贵阳市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大产业、大市场、大就业的区位优势,全面实行就业政策全放开、就业服务全方位,吸纳了大量贫困劳动力就业。(周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