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释放人才能量 推进精准扶贫——云南省玉溪市推动人才扶贫工作纪实

2018.09.25

2

从贫困户变成村里的致富能手,这是鲁卫平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两年,有专家手把手教我技术,有资金支持我种植,有领导帮我转变观念,有困难随时都有技术人员帮我解决,我和家人彻底改变了命运!”鲁卫平感慨地说。

鲁卫平一家是云南省玉溪市建兴乡老箐村多年的贫困户。近年来,玉溪市建兴乡以培养种植能人为切入点,多次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引导教育和技术辅导,帮助他们探索重楼增收的脱贫路子。

重楼种植不仅让鲁卫平如期摘掉了贫困帽,也让他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像鲁卫平这样脱贫致富的贫困村民,在玉溪市还有很多。

“我们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优势,通过深入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充分撬动专家、各类人才的能量,发挥他们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科学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布局,提高村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扶持他们因地制宜创业,将短期脱困和长效脱贫有效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玉溪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家富说。

把脉产业困境 变“输血”为“造血”

多民族聚居的玉溪市,有9个贫困乡镇、75个贫困行政村、1100个贫困自然村,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很大。

“如何帮扶这些贫困家庭和群众实现短期脱贫和长期致富,对我们而言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玉溪市人社局副局长张秦说。

在玉溪市的探寻中,人才扶贫行动计划应运而生。该项计划包括组织一批市委联系专家智力帮扶、组织一批医疗卫生人才定向帮扶、整合一批专技人才定向帮扶、回引一批优秀人才带动致富等11项举措。

2014年,杨绍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在河外村挂牌。这位农业专家是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一直致力于人才技术扶贫。

“河外村的水稻以往主要是由各户散种、自销,产量和质量都不高。我们在这里推行生态种植,专注有机大米和绿色大米的种植,为群众未来的美好生活铺就一条大道!”杨绍聪说,工作站帮助村委会一起建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生态米的种植,实现了育苗、栽种、收割、包装加工一体化生产。

目前,村里的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被纳入到了种植合作社中,生态种植已经辐射整个河外村。

河外村的探索是玉溪市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的缩影。

“我们开展专家服务基层及智力扶贫活动,旨在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把准脉,通过专家帮扶、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基层培养人才,加大对各类技术人才、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张秦说。

实施精准帮扶 把技术培训送到田间地头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胡红云,是玉溪市在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中引进的一位人才。

“玉溪市高度重视脱贫工作,积极搭建平台,让我们能利用所学为贫困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真的很有意义。”胡红云说。

2017年以来,玉溪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积极开展带专家、高技能人才到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专家服务基层及智力扶贫活动;组织农技、林业、畜牧等领域和技师学院的专家,深入贫困地区,为当地产业发展“诊断把脉”;邀请有关专家到拉祜族聚居区开展技能培训,采用“田头讲座、田头诊断、田头示范”的形式,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正是有了专家的指导,有了技术人员的支持,我县中药材产业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良好发展。”玉溪市新平县人社局副局长刘艳华说,近年来,专家和各类人才深入基层,与乡村干部、群众、种养殖带头人等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群众致贫原因,从产业、技能素养方面的需求出发,制订科学规划,同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赢得了群众的欢迎。

2018年以来,玉溪市分别在新平县老厂乡、峨山县富良棚乡、元江县因远镇等多地开展人才扶贫活动。该市共选派茶叶种植、高原特色农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家140余人次,召开中药材管护、经果作物提质增效、畜牧养殖及疫病防治等专题的培训会及讲座18场,参加群众5500余人次,开展医疗义诊11次,还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职业院校招生信息等。

着眼未来发展 构建长效致富机制

老箐村是玉溪市的一个山区彝族聚居的村民小组,平均海拔1900米,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过去几十年,村民们一直以种植茶叶、马铃薯、玉米等传统产业为主,经济效益低下,群众生活困难。

几年来,建兴乡不断结合当地的土地及气候资源,整合产业扶贫项目,通过专家“帮着走”、人才“带着走”、群众“跟着走”、政府“扶着走”的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组建重楼种植专业合作社,让重楼种植产业迈上了规模化、专业化轨道,找到了一条脱贫新路。

“转变思路,注重培养基层人才,重视人才培养和智力、技能支持,这是破解当前难题、推进精准扶贫的关键。”玉溪市建兴乡乡长李永安说。

据了解,玉溪市积极开展人才智力下基层暨人才扶贫活动,通过专家帮扶、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基层培养人才,和基层共同实施好乡土人才培养工程,不断发展壮大“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人才队伍,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让贫困群众掌握脱贫致富的门路和技术,实现从“暂时”脱困到“长效”致富。(记者 王宝杰 通讯员 史骁达 图表漫画 小米/绘

  • 技能扶贫
重楼种植不仅让鲁卫平如期摘掉了贫困帽,也让他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像鲁卫平这样脱贫致富的贫困村民,在玉溪市还有很多。 “我们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优势,通过深入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充分撬动专家、各类人才的能量,发挥他们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科学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布局,提高村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扶持他们因地制宜创业,将短期脱困和长效脱贫有效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玉溪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家富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