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加大培训力度 补足本土人才短板

2018.09.25

关于扶贫“输血”与“造血”的利弊之辩由来已久。多年的扶贫实践表明,一味地给钱、给物资、给项目,会增加贫困人口对外在帮扶的依赖,可能会造成越扶越穷、越扶越懒的现象;项目也往往因缺乏人才无法得以有效实施,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于强化“造血”功能,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人社部日前推出的《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就是旨在促进贫困地区实现自我“造血”能力,促使贫困地区的人员能够真正成为推动当地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本土人才是扶贫攻坚最主体的部分,加大培训力度,可以促进贫困地区本土人才的快速成长,从而巩固脱贫成果,保障贫困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培训,可推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明确提出,使有职业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职业培训,使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接受技工教育。培训和教育可为贫困人口赋能,斩断贫困代际转移的穷根,是使其最终能够走出贫困的关键所在。尤其是现代化生产经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新要求,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培养出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培训,使输出与引进相结合,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可加速脱贫步伐。在人社部的扶贫点山西省天镇县,他们创立的“天镇保姆大学”作为家政服务培训基地经过8年多的发展,已打造出“天镇保姆”全国劳务品牌。这些家政服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和在外的实践,转变了观念,积累了创业的技术和经验,成为当地未来发展的潜在人力资源。

做好培训工作,把本土人才的短板补好,是推动人社扶贫工作的重要支点,也可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催化剂”。(闻天)

  • 技能扶贫
人社部日前推出的《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就是旨在促进贫困地区实现自我“造血”能力,促使贫困地区的人员能够真正成为推动当地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本土人才是扶贫攻坚最主体的部分,加大培训力度,可以促进贫困地区本土人才的快速成长,从而巩固脱贫成果,保障贫困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培训,可推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明确提出,使有职业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职业培训,使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接受技工教育。培训和教育可为贫困人口赋能,斩断贫困代际转移的穷根,是使其最终能够走出贫困的关键所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