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正式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事项,并且要求人社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台港澳人员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失业登记、劳动权益保护等方面,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不到一个月,8月23日,人社部颁布了《关于废止<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的决定》,同时印发《关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地人社部门积极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看文件——政策优化正当其时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发布《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拟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台港澳人员的,应当为其申请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用人单位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台港澳人员,实行备案制度。
但在实践中,有时因各地办事效率不同,导致就业证迟迟发不下来,就可能衍生出一些劳动纠纷。同时,因为台港澳居民的境外人士身份,给他们办理“五险一金”带来一定的不便,也导致有些大陆企业不愿雇用台港澳员工。
近年来,台港澳居民到内地就业创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专家认为,政府关于这部分群体的就业创业政策的优化调整正当其时,“时间窗口”选择得十分精准。如今就业许可被取消,很多在内地就业的台港澳人士表示,这为他们在大陆就业创业扫除了障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葛玉好告诉记者,《关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一文件的印发,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点是文件明确了在取消就业许可后,台港澳人员可使用居民居住证、来往内地通行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以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或社会保险缴费记录等作为其在内地就业的证明材料。这一点符合国务院一直以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的‘放管服’改革精神,是贯彻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葛玉好说。
葛玉好进一步指出,文件还要求各地将台港澳人员纳入当地就业创业管理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服务。这一点标志着内地就业创业管理体系将不再把台港澳就业者排除在外,而且还将开展各种就业创业指导。“建立完善的均等化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指日可待。”葛玉好说。
谈影响——促进区域融合挖掘人口红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关博认为,取消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许可事项,具有三方面积极影响。
一是有利于构建更加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长期以来,对台港澳居民的就业许可管理既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也给港资、台资企业和国内用人单位选聘台港澳人员造成较多不便。取消就业许可事项后,既方便了更多台港澳居民来大陆就业,也使用人单位能够根据实际岗位需要选择合适人才,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就业和优化劳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二是积极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大湾区建设有序推进,对于要素顺畅流动和高质量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取消台港澳居民在大陆就业许可,可以实现三地各类人才在大湾区便捷、快速、有序的流动,并通过打破就业边界,带动资本、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集聚,推动大湾区红利充分释放,实现更加深层次的区域经济融合和一体化发展。
三是有利于台湾居民“北上”就业,增强对祖国大陆向心力。由于岛内产业结构单一化,就业机会减少,职业发展受限,越来越多有抱负的台湾青年“北上”大陆就业。在此背景下,全面取消台湾居民就业许可限制,实现两岸居民就业平等国民待遇,将进一步激发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的积极性,促进两岸加深了解,互融互通。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将目光转向更深层次的影响。赖德胜认为,支撑我国过去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很多,其中人口红利的获得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当前,随着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口抚养比上升将是一种必然。面对这种情况,延长人口红利是应对之策。本次取消台港澳人员就业证,有利于充分挖掘台港澳人才红利,是顺应当前趋势的有利举措。
观未来——推动完善台港澳居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就业许可取消后,配套政策措施应尽快出台。人社部要求,要按照《关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做好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
“对此,各级人社部门应第一时间按照国务院关于取消台港澳居民在大陆就业审批的要求,取消就业证的办理。另外,各级人社部门不仅要及时主动告知用人单位无需再申请办理就业证,还要主动和公安部门做好衔接,简化新版台港澳居民居住证的办理工作。”江西省就业局副局长罗文说。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博士孟续铎认为,落实政策最重要的是要为台港澳人员创造公平共享的就业创业环境。“要将台港澳人员与内地居民的就业创业工作‘一体化’,将台港澳人员完全融入到就业创业管理服务体系,不再区分‘彼此’,要让台港澳人员无差异化享受祖国就业创业政策福利。”
罗文建议,下一步要全面落实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创业的均等化政策措施。
罗文介绍,江西省在落实国家“惠台31条措施”的基础上,出台“惠台60条措施”,从落户、求职就业、专业技术和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竞赛,到金融服务和创业等方面,提供了一揽子优惠政策,推动实现就业创业服务的实质性均等化。
“我们还要研究今后针对台港澳人员的精准服务措施。除了建立一体化的就业创业管理服务体系外,还应根据台港澳人员就业创业的独特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管理和服务工作。”孟续铎说,例如在就业失业统计监测中,对台港澳人员的就业创业的行业、地区、岗位等增加统计分析内容,为人社部分析台港澳人员就业形势提供支持。再比如,在“互联网+人社”工作中,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可以在系统中记录台港澳居民在台港澳地区就学、就业、创业的经历,为台港澳人员求职择业提供更精准的匹配。
“比如,目前新版台港澳居民居住证采取了与大陆居民身份证同样的18位码,人社部门从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的数据入口开始,就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接入。这是人社部门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源头和基础。”罗文补充说。(李小彤)